首页 唯我独裁

第546章 轰动世界的光华大帝号新闻发布会


度达550毫米,主装甲带以下的舷侧列板的厚度为275-400毫米(由上至下递减)。防御区顶部的装甲敷设在战舰的中线甲板处,厚度为200-430毫米(采用加入钼的均质镍镉合金钢)。防御区划的前后两端则由270-350毫米厚的装甲横隔壁防护。尤其是核反应堆,位于战舰最中央,除了外围的500毫米左右的装甲防护外,内壁增加了450毫米二层装甲防护,内壁和外壁之间是一道0.5米宽的钢筋混合水泥墙壁,起到缓冲作用(实际上是反应装甲的前身)。内壁至核反应堆还有一个1.5米厚的水泥隔离区,使得反应堆处于绝对安全状态,任何爆炸都不会影响核反应堆的正常运行。
  光华大帝号战列舰的核反应堆采用压水反应堆,利用轻水(普通水h2o)和石墨作为冷却剂和中子慢化剂。其冷却系统由两个循环回路组成。一回路连接着堆芯和二回路中的蒸汽发生器,回路内压强保持在15000个大气压左右,在此压强下可将冷却水加热至约3430c而不沸腾。冷却水在二回路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中将压强约为7000个大气压左右的二回路水加热至沸腾(温度约2600c),形成的水蒸气(过滤掉混杂的液态水后)再通过二回路送至汽轮机,推动涡轮发动机运转。在传热管中释放了热能的一回路水以2900c左右的温度回流至堆芯,完成一回路循环。从汽轮机流出的二回路水经冷凝器凝结为液态水后,回流至蒸汽发生器,完成二回路循环。
  反应堆堆芯位于压力壳内,由排列为方形的燃料组件组成。燃料一般是富集程度在2%~4.4%的烧结二氧化铀。和中华帝国核物理实验室此前研究的重水反应堆和沸水反应堆相比,压水堆堆芯体积更小,堆芯的功率密度较大,成本低等特点,发电效率约为33%。
  光华大帝号战列舰的动力系统由八座轻水反应堆提供,平时只用四个,另外四个作为备用。四个反应堆输出的超高温蒸汽驱动四套帕森斯kwp8000型蒸汽轮机系统,输出功率高达320000万马力,驱动四轴四桨以恒定的32节的速度行驶。实际更换一次核燃料能够行驶50万海里,比公开宣称的100万海里差了一半。当然,这也是因为中华帝国研制的轻水反应堆还只是初级产品,核燃料利用率不足35%,海军部为了能够让该舰获得国会通过,才谎称一次加注燃料可用十年。实际上,如果按照战斗值班要求计算,五年后就得更换燃料。但车到山前必有路,到那时国会知道这件事,也不能说把这艘战列舰拆了重新换回15亿龙币来,只能是选择默认。
  其他电子通信设备方面,无线电系统、电话系统、声纳阵列、光学测距仪、火控指挥仪、方位导航仪等设备,都大幅度得到改进和升级,体积和重量进一步减小,精度和速度大幅度增加。对于提升光华大帝号战列舰的综合战斗力起到巨大的辅助作用。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雷达系统。
  光华大帝号战列舰的雷达系统安装时,中华帝国在电子工业制造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以特斯拉为首的大批科学家们已经基本上能够仿制蛟龙号上面的电子设备了,虽然性能还差距一大截,但是对于光华大帝号战列舰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
  经过十几年的雷达研制和发展,最后安装在光华大帝号上的rd-93x型雷达系统改进了高频探测模式,对空搜索能力可以探测到300公里外的飞机大小的高速目标。对海搜索雷达由1916年时的40公里只能探测大型战舰,提升至1939年的500公里的中大型战舰可以探测,300公里内可探测到高速轻巡洋舰和驱逐舰,80公里内可以探测到鱼雷艇。
  巨大的探测能力,当然需要巨大的雷达阵列天线了。好在光华大帝号战列舰足够大,原本该是烟囱的位置让给了雷达阵列天线。而且rd-93x雷达的耗电量巨大,如果换到其他战舰上,根本吃不消,但是在光华大帝号上就不同了,核反应堆提供的巨大电能驱动雷达阵列绰绰有余。
  有了强大的雷达系统,光华大帝号可以在视距外先发现敌人,并且根据敌人的力量大小进行战术调整。不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游刃有余。
  整体而言,光华大帝号战列舰作为中华帝国的终极战列舰,作为全世界最强悍的终极战列舰,都是实至名归的。
  不管中华帝国出于何种目的建造这艘核动力终极战列舰,如此强悍的战舰必将声震人间,成为中华帝国子孙万代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MMcZ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唯我独裁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