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唯我独裁

第433~434章 金融讹诈和黄金大抢劫


洋、地中海全面实现无限制潜艇战和破交战,那么协约国将面临来自中华帝国和德国海军的全方面联合,对于英国来说,被德国海军折腾的这三年间,金融和经济已经崩溃,在被中华帝国折腾一下,不出一个月就得完蛋。
  中华帝国最厉害的就是经济讹诈,也是被后世学者们认为是最无耻的一次国际大讹诈行动。
  中华帝国借着调停协约国和同盟国之便,提出将各国的黄金储备转移至中华帝国的要求,目的是一旦任何一个国家拒绝停战,将冻结其黄金储备。
  这个计划一提出,顿时遭到各国列强们的激烈反对,他们绝对不允许金融命脉被中华帝国捏住。但是中华帝国有办法让他们松口,很快拿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诱骗各国陆续同意这个提议。
  中华帝国最先那沙皇俄国开刀,迫使沙皇政府同意最先同意将其国库黄金和白银储备转移至中华帝国,交给中华帝国政府保管。
  沙皇俄国为何这么痛苦的同意了中华帝国的无理要求,这主要是因为此时的沙俄已经日薄西山,面对国内外的压力,沙皇政府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早在中俄战争后,由于沙俄一直以来都是利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的矛盾,而随着沙俄在中俄战争中惨败给中华帝国,沙俄国内的矛盾便开始激化了。1905年更是爆发了流血星期日这个大屠杀,沙俄的反动势力猖獗,使得列宁领导的俄国工人革命转入低潮。但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从日程上取消。1907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会议的决议指出:“决定俄国革命的基本原因依然存在:国内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的极不适应、农民的破产、无产阶级贫困的加深以及失业现象仍然存在,因而,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还没有解决,而同时革命力量也没有被彻底破坏。”
  到了在世界大战前夕,俄国出现新的革命高潮,群众性革命斗争的规模已经接近1905年水平,其组织性和觉悟性已经大大提高了。在彼得堡、莫斯科及其他城市的工人罢工斗争不断发生,规模很大。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在1911年参加罢工的有72万 5千人,而在1912年有88万 7千人。实际罢工的人数大大超过官方公布的数字。这种群众性的革命罢工斗争,直接反对沙皇专制制度。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革命运动的发展才暂时被中断。
  可以说,沙俄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才会迫不及待的宣布参加世界大战的,希望藉此来转移国内矛盾,但很显然沙俄政府的腐败也严重影响了其军事战斗力,转移国内矛盾而参加的世界大战并没有取得预想效果,反而变成了加速俄国国内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1912年底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新旧之间重新洗牌的战争。沙皇俄国是参与发动这场掠夺性战争的罪魁祸首。战争加速了革命时机的成熟。战争期间,俄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俄国的工业基础本来就不够发达。1913年,全国钢的产量只有420万吨。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薄弱。没有汽车制造业。许多机器、武器仰赖外国。战前,俄国进口的机器占37%,重要的设备、车床的自给率不到 1/3。战争削弱了俄国同协约国之间的商业联系,机器的进口只能依赖中华帝国,这也是沙俄渐渐的被中华帝国捏住命脉的主要原因。
  1913—1916年,俄国机器工业虽有所增长,但其产品绝大部分都被战争消耗掉。这期间 103个大机器制造业的产品从20030万卢布增加到95460万卢布。平均军工生产每年增长13倍多,而民用生产只增长 40%。1916年,农业机器产品只有战前的1/5,机车、车厢的生产明显减少,机车减少16%,车厢减少14%。机器、车床严重不足,又影响矿石、煤炭、石油开采量的下降。由于缺乏燃料、原料,高炉停火,许多工厂不得不关闭。战前靠进口棉花生产的纺织厂陆续倒闭停产。1916年,彼得格勒有20%的织机不能开工。在前线,武器、弹药严重不足。每月需要6万支步枪,而1913年只造出13万4千支步枪。每月需要机枪800支,而1913年下半年总共才制造机枪860支。交通、运输严重阻塞。铁路承担不了急剧增长的运输任务。1915年最后5个月,铁路为军队运送的粮食只能满足需要量的61%。到1916年,粮食运输量又下降,1月为50%,2月为 42%。有的伤兵几天领不到食物和纱布。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工业城市粮食匮缺,但在西伯利亚、乌拉尔、里海、伏尔加河和顿河一带却有从M.Mmcz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唯我独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