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财富掌握在中华帝国手里。 教育方面,中华帝国已经完成了普及大学的16年义务教育制度,全国幼儿园41.2万所,小学39.42万所,中学17.9万所,大学1462所,夜校6000所,包括复读的中青年人,共用学生3600多万,全民强制、半强制识字计划完成。第一批从小就接受中华帝国学校教育的第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业已毕业,他们从小就受到中华帝国各种知识、思想、文化和科技的影响,脑子里的封建落后思想非常少,也是最叛逆的一代,因为他们正处于中华帝国整风运动结束后的第一批学子。从小就天天背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忠于帝国忠于皇帝的他们,经过16年教育后,他们的政治课基本上快成了对王辰浩的个人神话的极度崇拜,政治课像上神学课程似的,已经将王辰浩彻彻底底的神话了,君权神授的观念深深的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不容置疑。同时,也令他们认真贯彻帝国皇帝王辰浩的指示精神,并且一丝不苟的执行。 中华帝国首届经过全日制16年教育的中华帝国的应届毕业生高达400万人,超过欧美当年大学生毕业人数总和还多100万。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华帝国实行了普及大学制度,对于中华帝国国民们来说,这种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当中华帝国教育部宣布实行普及大学制度后,大量的面临就业的中学生选择了继续上大学,很多就业人员也都陆续申请重读考试,都希望到大学里去镀镀金,出来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 这是中华帝国教育的一个高峰期,此后几年还会出现几个高峰期,根据进一步的计算,预计1930年后,中华帝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才会开始下降,在这之前,中华帝国将连续14年处于大学生毕业高峰期。 教育部大臣蔡元培表示,中华帝国重视教育发展的成果将很快体现出来,中华帝国将成为世界高等知识分子最多的国家,按照这个速度发展,十年后的中华帝国将引领世界教育发展方向,帝国未来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然而,工商部大臣张謇却是对蔡元培咬牙切齿。蔡元培倒是爽了,可今年一下子毕业400万大学生,张謇苦于不知道该如何安置他们。去年安排了160万大学生就业,今年一下子又多了240万,这个压力是非常大的。好在中华帝国正赶上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民间就业岗位很多,加之中华帝国正处于人才需求高峰时期,却也可以解决。 来自交通部的报告称,中华帝国业已完成45万公里铁路和2400万公里公路,其中战备公路500万公里,大中小型机场1230个,各个主要城市和军事基地都修建有军用和民用机场。 卫生部报告,全国各地累积建成大型医院560所,中小型医院5.2万所,村镇卫生所47万个。全国设立了20个防疫预警区,防疫预警区内设有25个大型病毒防疫站,130个中小型防疫站,覆盖中华帝国全境,建成了完善的防疫系统。 之所以建立防疫站,除了欧洲的黑死病还在亚洲流行需要应对之外,王辰浩深知一战最后一年会爆发西班牙大流感,当年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中国1000多万人死亡。因此王辰浩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出安排。同时,来自51区的天外细菌研究表明,通古斯大爆炸遗留的外来细菌,已经引起了全球众多流感细菌和病毒的变异。王辰浩认为当年的西班牙大流感肯定跟此事有关,因此更加重视防疫系统的建立。 御前会议上,王辰浩最关心的是财政收入问题,因为要对美国开战,必须储备巨额的资金,否则很难跟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硬拼。 1916年,中华帝国的财政预算为25.78亿龙币,其中对国防的投入预算只有不足15%,帝国工作重心在经济发展上面。 为了准备对美作战,经过宋汉章等人计算,中华帝国需要发行40亿龙币的战争国债,在不影响经济的情况下,每年财政偿还4亿龙币国债为好,分作10年全部偿清。 40亿龙币的战争经费,看起来很多,但是一旦陷入跟美国的胶着消耗战中,40亿根本不够用。 王辰浩转向王士珍,问道:“40亿龙币,你们觉得怎么样?” 王士珍想了想,说道:“除非速战速决,一战定输赢,如果僵持下来,恐怕不够用。” 唐绍仪说道:“就是要速战速决!难道你们还准备打几年不成?帝国好不容易挑起欧洲大战,赚来的钱不能就这样消耗掉了。” 张謇突然问道:“陆军会占领纽约吗?” 众人顿时愣住,旋即哈哈大笑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