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唯我独裁

第429~430章 会占领纽约吗?【两更】


%,该产业跟世界大战没有直接关系,仅仅是被高速膨胀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刺激所致。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得益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大规模使用机械化生产,高效的化肥,以及优良的粮食品种的缘故,粮食连续17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9150万吨,比上年增长18%,比一战战前增长652%。另外油料产量增长12.7%,糖料增长12.9%。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480万吨,增长348.6%。其中,猪肉和牛肉产量3370万吨,增长313.7%。肉类的疯狂增长一度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主要因为欧洲各国交战国急需粮食和肉类供应。一开始中华帝国大规模出口粮食和肉类,但是很快发现欧洲人更喜欢吃肉。而且光出口粮食的利润不高,将粮食加工成面粉、面包、饼干、方便面出口才赚钱。而欧洲人喜欢吃肉,因此中华帝国的肉类出口也都做成盒装的肉罐头,由于中华帝国首创的五香肉罐头非常可口,添加了防腐剂后,保质期非常长,深受欧洲各国军方欢迎,因为战争期间他们更重视的是食品的保质期。他们国内生产的食品因为没有防腐剂,所以保质期不长,很多都没有运到战场上就坏了。尤其是孤立无援的地方,那里的士兵更加需要保质期长的食品罐头。因此,中华帝国在食品方面的成就,使得整个欧洲战场到处都充斥着印有中国制造的食品罐头,约占全欧洲食品的一半以上,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中华帝国获得的利润相当可观。而随着欧洲战场上对中华帝国食品的依赖程度,中华帝国很快将食品出口提价,到1916年时,中华帝国出口欧洲的食品平均涨价一倍,获得的利润比原来高出2倍。
  中华帝国登上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其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都得益于世界大战的爆发。1916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76.5%,轻工业增长63.6%。分地区看,增长最快的还是京津唐地区增长24.9%,辽中南地区增长28.4%,长江三角洲地区增长25.5%,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长23.4%,其他地区增长速度不超过20%。
  可以看出,中华帝国沿海工业基地增长普遍快于内陆,这是因为沿海出口数量巨大,从而影响工业增长速度加快。
  工业增长最大的动力来自于中华帝国的重工业,世界大战令全球钢铁价格猛涨。中华帝国1916钢产量3690万吨,超过美国1480万吨。位于第三位的是德国1832万吨,第四英国778万吨,第五法国469万吨,第六沙俄423万吨,意大利125万吨,奥匈帝国76万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2万吨。
  如此庞大的钢产量,主要是因为对欧洲的大规模出口,基本上都消耗在战争上面了。中华帝国此时已经不需要扩大内需,因为全面国家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是根本不可能消化得了的。中华帝国的大规模铁路建设也完成了,对钢铁的需求开始下降。
  但是中华帝国还是将如此庞大的钢铁卖给了欧洲,一方面因为中华帝国出口物资都附带政治条件所致,如果你不从中华帝国进口钢铁等物资,那我就不卖给你先进武器装备,反而卖给你的敌对国。这种半讹诈式的政治附加条件,使得欧洲各国不得不从中华帝国大规模进口这些物资。
  另外一方面,中华帝国打压美国的钢铁行业。由于美国宣布局外中立,美国钢铁无法出口给欧洲,因此美国的钢铁份额被中华帝国钢铁公司挤占。美国在战前钢产量达到2600万吨,但德国的破交战封锁后,美国大量钢铁公司因为无法卖出去钢铁而倒闭,同时中华帝国的钢铁质量上乘,物美价廉,使得美国同行渐渐的无法跟中华帝国竞争。此消彼长之下,美国钢铁产量不增反减,自一战爆发到1916年,已经降至2100万吨,而中华帝国则填补了美国钢铁出口市场的空白,猛增到了3690万吨。
  到1916年,中华帝国大大小小的轻重工业公司达到1202万多家,比建国时多了1800倍。最大的依然是王辰浩控制的皇家重工集团,囊括了360行方方面面,下设752家大型公司,在中华帝国前500强企业占了305个,全球前500强企业中,中华帝国占了270个,而皇家重工集团旗下公司就占了203个。
  可以说,王辰浩旗下直接控制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公司,而且产销衔接状况都非常好。帝国60多万家企业产销率达到99.7%。这得益于世界大战的急剧物资出口,中华帝国国内政府扩大内需,大修公路、铁路、学校、医院、工业M.mMCZ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唯我独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