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唯我独裁

第427~428章 太平洋风暴正在形成


18英寸巨炮的主力舰才可以打破平衡。
  德国海军最先从中华帝国获得了17英寸舰炮的出口订单,因此德国海军于1914年夏天开工建造五艘威廉大帝级战列舰(威廉二世号、腓特烈三世号、威廉大帝号,卡尔大帝号,巴巴罗萨号)。威廉大帝级战列舰95%的技术和装备都来自中华帝国,基本上是中华帝国元级战列舰的翻版。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一开始就不希望德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中战败,因此希望德国海军打败英国海军。在王辰浩的默许下,德国海军首次获得了中华帝国元级战列舰的全部技术参数,并在国内造船厂内开工建造。此时德国的资源都消耗在了战争上面,只得从中华帝国进口建造威廉大帝级战列舰的材料和装备。
  德国海军本来计划尽快完成威廉大帝级战列舰的国内组装工程,期待打英国海军的封锁。但是五艘威廉大帝级战列舰的造价太过高昂,光从中华帝国进口相关设备就达到了5500万龙币(中华帝国元级战列舰自建仅仅4900万龙币),在加上德国国内自行的组装费用,一艘威廉大帝级战列舰最终价格逼近6000万龙币,而德国财政经过两年战争已经濒临崩溃边缘,马克贬值速度加快,工人被征召入伍,结果原计划16个月就完工的威廉大帝级战列舰,到了1916年夏天才刚刚下水,距离服役时间还遥遥无期。同时,德国海军取得了日德兰海战的胜利,英国海军主力舰队损失一半(后续轰炸港口行动中又损失三分之一),一次日德兰大海战令德国海军取胜,但是弹药消耗、人员损失、舰体维修等开支高达20亿马克,财政促襟见肘的德国政府决定放缓威廉大帝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
  同样,英国的情报部门得知德国海军从中华帝国获得了元级战列舰的技术和装备支持,为了继续封锁德国海军,不让德国海军离开北海进入大西洋,英国也在九艘复仇级战列舰完工后,立即上马搭载17英寸巨炮的纳尔逊级超级战列舰。
  英国的纳尔逊级超级战列舰的设计目标针对德国海军在建的威廉大帝级战列舰,考虑到威廉大帝级战列舰跟中华帝国的元级战列舰密切相关,于是英国海军直接以元级战列舰作为对手进行设计建造。
  从1914年8月开始,英国海军设计完成纳尔逊级战列舰,并立即上马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以中华帝国元级战列舰作为对手,排水量51500吨,主炮为四座双联装八门45倍径432毫米mk37炮,比中华帝国元级战列舰的三座三联装9门45倍口径432毫米m12炮少了一门。万年不变的英国主力舰设计思想使得纳尔逊级战列舰的装甲防护只有350毫米,比中华帝国的元级战列舰少了50毫米。
  同时,跟中华帝国元级战列舰的全面焊接方式相比,英国海军因为财政吃紧,只能采用铆接方式,抗打击能力弱一些。采用18台高压锅炉,3台仿帕森斯蒸汽轮机系统,不如元级战列舰的齿轮冲动反冲动蒸汽轮机机组,最高航速只有29节,比元级少了一节,而且在长时间战斗航速时,纳尔逊仅仅能够维持8个小时的29节高速,比元级少了整整10个小时。
  在电子设备方面,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无线电系统、中央火控系统、观测系统虽然已经达到元级战列舰的标准了,但是没有水下声纳阵列,反潜能力很弱,一旦碰上中华帝国的晋级和唐级潜艇,受到的威胁性极大。
  由于此时英国已经是战时机制,因此纳尔逊级战列舰的建造速度飞快,原计划14个月建造完成。然而,英国此时的境况比德国还惨。德国的潜艇战在两年时间内严重破坏了英国的海上贸易,给英国经济造成重创。日德兰海战后,英国海军主力舰队仅仅剩下三分之一,德国海军主力进入大西洋,给英国造成更大的损失。在美国海军抵达前的半年时间里,英国经济差一点就要断气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海军因为造船材料紧缺,物价疯涨,导致纳尔逊级战列舰跟德国的威廉大帝级战列舰一样,直到1916年秋天才刚刚下水,主炮安装和最后服役时间变得遥遥无期了。
  不过,英国已经研发成功了17英寸巨炮,当美国军援抵达英国和欧洲时,美国海军通过物资交换方式,将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研制成功17英寸45倍径的mk37型舰炮技术和装备引入美国,安装到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上。同时,阿姆斯特朗公司为了摆脱困境,只好跟美国海军合作,共同研发18英寸45倍径的mk39型巨炮,用来安装到美国海军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上。
  就这样,美国海军从阿姆斯特朗公司的火炮专家霍姆斯那里得到了18英寸巨炮的研发成果,并与1916年8月开始试制,计划在1917年3月完成测试工作,在1917年8月生产出来八门主炮,不耽误计划于1917年7月底下水的衣阿m.MMCZ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唯我独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