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装绅弄鬼

第414章 神级学霸


本属“伪孔本”。但伪孔本中所保存的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却是商周文献的唯一遗存,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宋儒大兴,一前一后以王荆公新学、二程洛理学为魁首,不过横渠关学、梅花易理象数学、涑水司马虚天学、三教纵横的蜀学、也是割据一方,而从宋儒延续到明儒的理学与心学互不相容,为双方调和的南宋经世婺学与曾经三足鼎立的考据事功学已衰败。这些儒者拥有无比坚定的信念,他们的意志力绝非常人可比,由于意识到了自身的缺点,儒者对修身的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可惜物极必反。“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就是儒家利用六经篇章,哪怕是故意误读,都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以皇帝天人感应神祗的新学三不畏、跟墨家相似的关学气学、专修卜筮的象数学、注重历史的涑水、学习纵横传承的蜀学三苏都败在朱子理学的手中,以理杀人的程朱理学凭借极端的秩序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南宋后来出现博览众家的杂家婺学、以经济为中心的考据事功学、都无法动摇理学的地位。

    直到在土木堡之变后,意图以内阁相权架空皇权的儒家势力需要摆脱理学“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纲伦,阳明心学由此崛起。所谓明儒之学用以应事,清儒之学用以保身;言语中的浩然正气,面目中的无比仁爱,再借以强大皇权之力,使儒者倍受人们的尊敬,成为古代的微博大v,养成了东林这样的怪物。清学起而代谢,以实证为功夫,自有其内在的历史合理性。然而“学术本以救偏,而迹之所寄,偏亦由生”。与这种代谢相伴而来的汉宋之间相为消长,最终使儒学的义理一面在久盛之后为考据所压倒。其直接的结果便是从精神上改变了一代士人的貌相。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湿。……才智之士惮于文网、迫于饥寒,全身畏害之不暇,而用世之念汨于无形,加以廉耻道丧,清议荡然,流俗沈昏,无复崇儒重道,以爵位之尊卑,判己身之荣辱。

    虽然科举的回归让各种思潮复苏,不过在清代因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又实行了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封杀,儒家势力实质上慢慢消亡,儒生逃避现实的态度,让与过去古文经学相似的朴学出现,最后因为被外国入侵而打破清朝的封杀,让桐城派等儒家分裂成新一代的经学之争,不过都因为无法摆脱过去的秩序而消亡,儒士渐渐地被驯化成了“无复崇儒重道,以爵位之尊卑,判己身之荣辱”。《周易干卦文言》里说:“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儒家在很早便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从而使儒者可以通心达意。然而义理所提供的,是儒学对于天人之际的整体把握,以及儒学对于生命意义的终极诠说。整体和终极都是一种根本,有此根本,而后有个体对于这个世界在认知上的贯通稳定和个体自身在精神上的安身立命,因此,虽然太平天国后,外国人一直认为儒教是供奉皇帝为神祗的教派,但是他们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些相学儒生们,可以反抗一位神祗……洪秀全……的意志,制造另一位神祗……拥戴西太后垂帘听政,但是却无法自己成神登基成为皇帝。

    新儒学在满清崩溃后一翘不振,直到直到新朝科举取士重现后开始复兴,凭借改头换面的职场学、人际关系学对官僚阶层的渗透,儒学重新回归主流价值观,这些消逝的传承才都开始复苏。这些儒家传承既有侍奉国家首脑而使用能力的,有修持道理学问追求三不朽的大儒,也有以诗词歌赋而在文学中获取青史留名的文人骚客。……虽然这历史的阴暗角落中,让人鄙视的犬儒鼠辈多如牛毛一般,让人不爽的事情浩如烟海,但无可否认,总是有那帮平凡的儒生,那帮单纯且位于话语权低端的人,凭借着心中的热血、期望和责任,要将国家塑造成了所有生民的家,一个被所有平民百姓所认同的国家,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终极梦想,一个乌托邦。”

    李医生最后总结:“总之,如同佛教经书推陈出新,道教经义博大精深,在儒学体系发展到现代,知识体系和学科分类已经浩如烟海,并且早已和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交叉融合在一起,衍化出不同的分科和研究方向,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一个天才人物耗费一生的精力;这些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只有经过岁月风雨的沉淀才会慢慢地形成。不过好在,我是天才中的天才,学霸中的学霸,而且手头有了通关秘籍。……那就是这些莫教授留下的研究资料,讲述了他自行钻研儒家体系中神秘学的研究结果。在这个研究报告的最后,总结出了一个结合现代科学,全新的研究方法。这个研究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M.MMCZ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装绅弄鬼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