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的军武方式的变革,是以五胡乱华而开启的,先汉时期的许多打仗方式被改进或淘汰,胡风严重影响了北方的兵器与作战方式,比如马镫都是在十六国之后出现,骑兵可以踩着马镫半立在马背之上,才有了如今一丈以上长弓在马上使用的军队;比如长鞘弓和复合弓大量出现在军队之中,加大了准度射程和弓力,但对于臂力要求更多,这都是跟早年游牧民族学习的。 历史和政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军队的打仗方式,而大邺与历史上不同的进程,也一定会对南方军队的打仗方式产生影响。 崔季明多年都是与突厥打仗,军中学的也都是北方军队的一套。若是原来的隋唐时期,作为从北打到南建立的政权,南方的军事力量在被攻打过以后必定势弱,而且南方除却部分边远地区,大多也会学习贯彻天下的北方作战方式。而大邺不同,邺高祖是从南方一步步打到北方的。 虽然在北上作战后,邺高祖学习了大量胡人作战的方式,建立了适应北方的军队才成功打下了北方,后来那部分胡化军队留在了长安洛阳一带。但那时候南方可是邺高祖的大后方,是他的养兵练兵之地,南方军队做了大量对于北方的适应训练,也肯定为了和末期的北魏作战,研制了很多针对北方军队的作战方式或者是新兵械、战技。这些留存的证据,在前几十年间的平定动乱的卷宗中,都能体现出不少。 比如大邺大部分的军队已经淘汰了长戟,在黔中的地方动乱中有许多民兵和蛮族就自制了长戟,大量使用在暴动之中。因为长戟的刀刃与长杆的安装工艺复杂,长杆顶部和刀刃连接安装的部分要做个铜套再用绳索捆绑,用料和时间的成本是长矛的几倍,所以渐渐被淘汰。但是它非常坚固,攻击方式多样,可以刺、挥和勾拉。挥的动作就代表了它比以刺和挑为主的长戟长矛攻击范围广,也就更适合新手使用,这一点就很适用于言玉的半兵半农的兵户制度,再加上南方本来就有使用长戟的习惯,他绝对会大批量生产一丈五甚至更长的长戟作为制式武器。 而崔季明只有在当初贺拔公还在时,攻打郓州,各方联军新兵太多,推广使用过一次长戟,她对于长戟的使用经验和对策都太少。 以崔季明对于言玉的了解,他肯定会搜遍了当初邺高祖北上作战的卷宗、遗留实物,找出南军对抗北方军队的有利打法—— 她此时才愈发恨书读得少了。贺拔公总踹着要她好好读书不是没有道理的,战争中的战法、兵器等等所涉及的学识太多了。 崔季明看着独孤臧将东西买来了,另一边派董熙之去洛阳附近兵械作坊拿的东西也都运回来了。她大概想得到所谓“特殊处理”的军备,可能会怎么坑他们,于是提前做好了两手准备。两样东西,分发下去命令魏军将士一样绑在前胸一样绑在后背,崔季明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泄露出去!到时候咱们去了军演之地只换外甲,不脱里面的布衣,他们发现不了的!这是咱们的秘密,你们谁要是说出去了,到时候人家让咱们一个个脱衣服把东西拿出来,就等着丢人现眼吧!更重要的是,咱们可不知道赤军的探子指不定就在咱们沿路就看着咱们呢,你们提前透露,人家变了打法,咱们就找死了!” 将士们对于其中一件玩意儿不太认识,另一件又太熟悉。前者嫌它贴身背着太硌人,后一样又觉得这玩意儿也要带着? 不过毕竟崔季明的鸡贼与胜率摆在那里,谁也不会怀疑什么。她的队伍就是骑兵步兵各半上路了。她是最早到达汴州郊外的队伍,夏辰的兵没有进洛阳城,是打算直奔这里,他的步兵有车骑兵又多,几乎是跟莫天平同时到达军演之地的。 而那时候崔季明的部队已经侦查过地形,提前扎营了,太原公却也是个忠心耿耿的老狐狸,坚决贯彻身为监督就给青军使绊子的角色。崔季明提前到了,太原公说他可以提前扎营可以提前侦查地形,但一定三军到齐了才能换军演用的军备。 崔季明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就怕挖的坑让先来的队伍发现了,先来的队伍派人出去通知后来的青军队伍。后来的队伍不但可以在沿途经过的城镇采买物品偷偷带上,甚至可能帮着先来的军队带东西。 崔季明都已经让周边的队伍先侦查,大概了解了刘原阳的兵力位置,这才带人来到聚集点替换演兵所用的军备。 夏辰与崔季明好久不见,夏辰担了贺拔公的位置,明显的比以前担子更重了,只是蔫坏本质不改,太原公让人拿出可挑选的兵器出来之前,崔季明正在跟他唠嗑。夏辰正唏嘘着,说什么康迦卫好不容易练出了个徐策来,他又把徐策给挖到自己这边儿来,正要把徐策叫来让崔季明瞧瞧,就看着太原公手底下的卫兵,一个个把可以选择的兵器拿了出来。 远看着跟上次没太大差别,都是大邺军中各类常用或不常用的长兵短兵。崔季明仔细上前一看,一摸,心里骂了一句操蛋。 为了模拟南周的气候,从各种铠甲到皮靴全都是给用水泡过的!虽然没有刃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