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床。即便如此,有的孕妇送上来以后由于产前宫缩指标在临界值,宫口开的二指总是犹犹豫豫开或不开,可能下面医生检查是两指,上面医生来摸又觉得不是,让孕妇回去产科病房继续等了。等差不多再把病人送上来,不然床位数不够给病人用。 可见产房的供需关系有多不平衡。供需不平衡,病人多医务人员偏少,于是为了服务更多的病人,产房内四处可见医务人员走路像飞人。 廊道里时而响起互相呼叫同事的声音,是像大音量的喇叭。医院里只要是人太多的地方必须靠喊,否认谁也听不见谁说什么。 如此复杂的环境下,首先是不能干扰到同事们工作。郑医生带两学生如在夹缝里头走路,小心翼翼贴着墙壁走。 第1710章 需有享受的命 遇到加床以及给加床产妇遮挡隐私的屏风,再贴着屏风外围走。往屏风里头望一眼,可以望见痛到面色发白说不出话掉眼泪的准妈妈,以及有胎心监护咚哒咚哒的声音。 生孩子有多痛苦。可能每个准妈妈分娩时感受是不同的。有的会痛到死去活来直接痛晕过去了,有的能忍到顺利分娩。 医学上对疼痛的等级分类里并不是用病种来划分,而是要用临床症状来划分。 不同产妇的痛感不同,导致临床上常有貌似彼此矛盾的现象发生。医生靠观察待产妇面色生命体征等认为能顺产,但是待产妇始终认为自己痛到不能。只能说疼痛有时候真能折磨死人。 由于医学上是崇尚顺产的,医生是绝对不会随随便便给孕妇做剖腹产。在这样的情况下医务人员会一直鼓励有条件顺产的待产妇努力。可是遍地产妇哀嚎和遍地伤兵一样,部分医务人员看多了这种场面感官刺激会像战场上的医务人员一样容易变麻木,分辨不清究竟人家是不是真的痛到受不了。除非母亲胎儿的生命指征往下掉了才能反应过来。好的医院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发生会增派助产士做交叉评价待产妇状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小医院没有这个资金条件是不可能的。 护理人员从来是守护病人病情变化的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都筑不好可以料想后面可怕的状况百出。国协培养的护士自己用不让外流,正是因为如此的缘故。医生自己看着不行吗?又是钱的问题了。医生比护士工资高开很多的。 整个产房好像闹市区枪战区,有没有比较安静的地方待产。每个产妇都想享受最好的待产环境。有的,部分有条件医院有提供这样的优越环境。像北都三有两间单人待产间。只有这个单人待产间不会影响到其他待产妇的隐私权,会同意一个家属进来陪产。 物以稀为贵,单人待产间收费标准肯定很贵,另外一方面,有钱人不少。想进单产待产间除了钱不够,需要有人脉以及待产妇得有这个享受的命。最后面那点最要命,不是钱能解决的。由于排队的人多如果刚好你要生产了前面那个尚未生出来没走,你是轮不到了。或是你直接突然转剖或等待过程中比前面那个早生了,直接用不上了。 这些只是一再验证产房内的千变万化。为此临床上的产科医生从来不敢打包票给谁说这个病人能多久生出孩子。当然医学有规定产程超过多长时间必须转剖宫。 抵达多人待产间了,郑老师很快在来来往往忙碌的人群中找到科室同事彭医生。 彭医生是个瘦瘦的女医生,三十几岁,没戴眼镜,长发全包在手术帽里头去了,显得干练有素质。产科和其它病区医生一样属于24小时值班,忙了一个白天的彭医生不无意外深感疲累,额头排着把汗,间歇调整气息给自己再攒攒干活的力气。 第1711章 努力顺 “我给你把你要的那几本书带来了,放在你科室的储物柜里。”郑医生给同事报信儿。 “谢了。”彭医生朝郑医生笑一笑,所有同事都知道郑医生是大好人一个。 应完声,彭医生戴上手套,要马上给一个病人做产前内检。 护士拉起隔帘遮挡病人隐私。 躺在待产床上的产妇二十三四岁,满脸冒着汗,感觉自己是痛到快不行了,嗓子里噎着哭音问医生护士:“还要多久?” 第一产程孕妇难以忍受的痛苦不是因为痛感最强烈,而是因为疼痛的时间长。导致很多没经历过的初产妇头次遇到这种看似绵绵无期的痛苦直接投降。应证了那句古话大多数人会选择长痛不如短痛。痛到要死没关系,千万时间别太长。 此时医生要努力给产妇希望,彭医生安慰产妇说:“别急,我给你检查下看看宫口打开的情况。”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