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买了一个大秤,就放在青砖房的院子里平坦的地方,以后用来秤他们摘下来的东西。 那院子里刚被拾掇过,很空旷,面积也不小,不怕没地方堆放东西。 在挣钱面前,所有跟云知签了合同的镇民都压下了心底对这房子跟山林的恐惧与忌讳。 当天中午请云知吃了顿午饭就在她的带领下进了院子。 然后带着背篓、框子、小刀、竹竿等工具,一起从青砖房的后门进山。 打算当天就开始摘自己包下的货。 山上的东西云知前几次在他们跟王支书商量的期间来的时候已经统计过。 什么东西在哪里,云知了然于胸。 先把包下板栗的两家人带到板栗林,板栗林有两处。 一处是云知第一次来时见的地方,只有十几二十棵,另一处比较多,大概有两百多棵板栗树。 估摸着大概能打出两千多斤板栗。 这两家人是兄弟两个合伙,以前就卖过糖炒板栗,家里有工具。 今天先一起来摘板栗,等摘得一部分够卖几天的量后,一家继续留在这里摘,另一家就带着炒板栗的工具,夫妻两个分散到不同的闹市卖糖炒板栗去。 板栗去除外壳的事就交给家里的老人和半大孩子。 一斤生板栗外面普遍卖7、8元钱,云知这里只卖3元一斤,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只是要辛苦点自己摘。 他们做成糖炒板栗哪怕在镇上卖,一斤至少也能卖十元钱。 如果在阳城的购物中心商业区、夜市之类的地方,糖炒板栗的价格得是15元起步。 板栗林往后是柿子林、石榴林、桃林、枣林、柑橘林、苹果林等等。 有些规模大,有些规模小。 野葡萄吃着口感不好,太酸不好卖没人要,浆果不成规模而且不好保存,也没人要。 除此之外,能成一点规模、在这个季节成熟的水果都被包圆了。 云知把人都带到地方后,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干活。 她没那么快回城区,也没别的事干,干脆就摘起了野葡萄。 野葡萄不如人工种植的好吃,但是用来酿酒、泡酒那是一级棒! 浆果泡酒也不错。 云知临时编了两个篮子各摘了一篮,带下山后直接在镇上批发部买酿酒泡酒的罐子、高度白酒和老冰糖。 先用高度白酒各泡了一罐10升的葡萄酒跟浆果酒。 然后用剩下的老冰糖跟野葡萄一起,一层葡萄一层老冰糖碎这样叠加在20升的罐子里,酿葡萄酒。 做好后放到青砖房的阁楼里,等待时间施法。 很快,傍晚的时候就有人送货来青砖房称重了。 第一个来的是邓大娘,云知早就表示过有好事会先想着她。 这次最早通知的人里就有邓大娘,她会做柿饼,家里就包了柿子林。 在树上熟的柿子直接就拿去卖,回一波款。 八分熟的带回家做成柿饼,留着过年也好卖。 邓大娘给了云知好几个熟透的柿子,然后站在旁边看儿子跟老伴儿一起往秤上抬装满柿子的箩筐。 称了重量,当场转账结清货款。 然后邓大娘的儿子马上就把熟柿子载离镇上,送到距离关宁镇最近的一个区的菜市场外。 邓大娘儿媳在这里占了一个位置,这会儿正好是附近人家买菜的高峰期。 柿子一到,直接叫卖。 因为价格便宜,味道也好,很多出来买菜的人都不由自主驻足观看,有人气就有生意。 停下观看的人看着看着就蹲下拿了个塑料袋挑选起来。 菜市场外这个卖柿子的摊位摆到晚上八点才收摊。 收摊的时候带来的几框柿子只剩下十几个被压坏品相不好的了。 带回家,家里人凑活着吃也觉得挺不错。 “不愧是那林子里的果子,真是好吃。”邓大娘的丈夫边吃边感叹。 他们儿媳不是本地人,只听过一些传闻,具体的就不太懂了。 毕竟以前镇上人对那房子和林子都是讳莫如深,很少有人提及,即使提到也是含含糊糊说几句就赶紧闭嘴了。 “爸妈以前吃过那林子里的水果?” 邓大娘说:“好像小时候吃过,记不太清了。” “吃过,应该是在闹饥荒那几年。”邓大娘老伴儿陷入会议,“当时就是靠那林子里的东西养活镇上这么多人。 可惜后来林子的主人不在了,其他人一进就迷路,只能看准了通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