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存勖肆意享受挥霍着幸福时光的时候,他已经忘记的那个天下却在蠢蠢欲动。割据一方的军阀们就像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泡沫,他们在互相的倚靠与挤压中寻求着某种平衡。现在后梁被攻灭,最大的泡沫骤然破灭,李存勖挤了进来。维持多年的平衡被打破了,这让所有人都感到害怕。 吴王杨溥接到李存勖攻灭后梁的诏书,立即谦卑地回信:“大吴国主上大唐皇帝……”言辞间仿佛已彻底认可了李存勖的皇帝地位。李存勖当然不会知道,吴人早已看出李存勖意得志满,疏于政事,要不了多久,必生内乱。吴国丞相徐温定下了佯装臣服,静观其变的策略。吴国人谦卑屈服的背后,实则暗藏机锋。其他各路军阀,如楚王马殷、秦王李茂贞等人都是混迹天下多年的老油条,同样对李存勖虚与委蛇,而暗中戒备。只有前蜀皇帝王衍不识时务,对李存勖的诏书,他不仅不予理睬,反而向边境大举增兵。 924年四月,李存勖派特使李严出使前蜀。李严在蜀人朝堂之上夸夸其谈,态度傲慢,差点被愤怒的蜀人砍了脑袋,连夜逃回中原。消息传来,李存勖火冒三丈。他原本对大起干戈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他决不能容忍谁如此小看他。不管是朱温、刘守光还是耶律阿保机,但凡小看他的人,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何况是偏居一隅的小小蜀地。王建死后,前蜀王国早已危机重重。继位的王衍昏庸荒淫,重用宦官王承休,外戚徐延琼,大兴土木,巡游诸郡,穷奢极欲,早就搞得蜀中民怨沸腾。对付这样一个庸主,岂不是手到擒来? 李存勖立即召来众臣商议。“现在伪梁虽灭,但天下尚未一统。南方诸国,最强的是吴、蜀,我准备先拿他们开刀。今天找大家议一议,吴、蜀二国,先打哪个呢?”李存勖把玩着新收的一张好弓,慢吞吞地问。虽然他主意已定,但还是故意抛出这个问题,看看众人到底怎么想。郭崇韬上前答道:“淮南地薄民穷,夺取它没有什么好处。而蜀地富饶,蜀主荒淫,政事腐败,不如先攻打蜀国。灭蜀之后,我军可沿大江顺流而下,再取吴国,则易如反掌。” 李存勖微微一笑。又问:“如果出兵攻蜀,何人可为主帅?”郭崇韬还没来得及答话。李绍宏急急忙忙上前道:“威胜节度使李绍钦有盖世奇才,可比孙子、吴起,让他当主帅,必然成功!”李绍钦原是后梁将领,投降之后巴结上了李绍宏,二人关系甚密。一见这是个捞大功的机会,李绍宏立即把李绍钦推了出来。郭崇韬冷哼一声:“李绍钦是亡国之将,只会奸诈献媚,哪里谈得上有什么盖世奇才?决不能以此人为帅!”李绍宏气急败坏,刚想反驳,一看李存勖的脸色,又把想说的话吞了回去。不管怎么样,郭崇韬现在是李存勖最相信的人,他当众争辩,恐怕适得其反。 众人议论纷纷,又大多推荐李嗣源。李存勖眉头微微一皱。灭梁之后,李嗣源立下大功,在军中威望如日中天,手下更是猛将如云。让他去伐蜀,自然不在话下,但此人一旦手握重兵,入蜀之后,又有何人能掌控得住?对李嗣源,李存勖的心里总有一种本能的戒备与疑虑。郭崇韬偷眼看了看李存勖,又站出来道:“现在契丹大军正在北方蠢蠢欲动,李嗣源将军坐镇河朔,遥控边塞,不能离开。伐蜀一战,我推荐魏王!”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魏王正是李存勖的长子李继岌。李继岌虽然贵为魏王,但年纪尚小,且从无征战经验,如何能够胜任?郭崇韬又接着说:“魏王是君位的继承人,但他还没有机会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此次伐蜀,正是树立威名的好机会!”所有人都懵了,不知道郭崇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个理由虽然冠冕堂皇,但兵家大事,岂能儿戏?让毫无带兵作战经验的小娃娃当主帅,这不是乱来吗? 只有郭崇韬自己最清楚,他遇到的是一个绝好的逃离政治漩涡的机会,而这个机会他一定要牢牢抓住。他身兼枢密使、侍中、成德军节度使等数职,尽揽朝政大权。但他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权力越大,嫉恨越多。李绍宏、孔谦等人原本就对他恨之入骨,最近因为屡次劝阻李存勖修建夏宫的事,似乎又得罪了刘玉娘。更可怕的是,李存勖现在对他似乎也很不满。不久前,一个叫罗贯的县令因为秉公执法得罪了张全义,张全义通过刘皇后在李存勖面前诬陷罗贯,让这个县令身陷囹圄。为了救罗贯一命,郭崇韬极力申辩,没想到反而惹得李存勖大怒,当即把罗贯斩首示众,甚至命人紧闭殿门,防止郭崇韬进去捣乱。这让郭崇韬又羞又气。郭崇韬很清楚,朝堂上如此危机四伏,明泽保身为妙。再这样发展下去,稍有不慎,他就会被政敌们抓住辫子,引来杀身之祸。而这次入蜀作战,自己如果能成为主帅,不仅能成就大功一件,巩固在朝中的地位,还能趁机避开朝堂之上的纷争。 所以,李存勖一问起伐蜀的主帅,他立刻否决了大臣们提出的各个人选,把李继岌抛了出来。李存勖很宠爱这个儿子,他推荐李继岌为帅,李存勖一定会同意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