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第312节


当的是类似另一个时空秘书的工作,以便取代明代司礼监负责起草诏书和整理内阁意见的责任。
  “正是没有钱才更要打一仗。”武成三年的中枢改制中还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那就是在内阁总理大臣之下,设置了一名不管部的参赞大臣,前兵部尚书林珩就是第一任专职参赞。“日本虽然有大量的金银流出,因此危及到了幕府统治,但毕竟死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国内的金银储量还是极其惊人的。”
  林珩的语气中多少带有些贪婪:“因此无论是从迫使日本接受金银流出还是从获取高额赔款来说,都要跟日本打一仗。”
  郑克臧之前没有人认为打仗还能赚钱的,但是这些年夏军在安南、越南甚至朝鲜身上都尝到了不少战争红利,有军方背景的参赞大臣自然乐意从事更大的战争。
  “除了钱,朝廷还要迫使日本放弃锁国令,至少要同意让留在海外的日本人回国,如此才好向多年支持本朝的海外日人交代。”
  华夏朝体制内的日裔的确是个问题,但怎么解决,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林珩观点的,所以总理大臣林良瑞轻咳一声:“林参赞,关于锁国令的问题另外再谈吧。”
  既然不说锁国令的问题,林珩便要求表决,结果两个参赞大臣支持出兵和反对出战各占一票,而另外三个内阁大臣中,赞成对日开战的有两票,于是皮球就踢到林良瑞的脚下。
  “林大人,”林良瑞沉吟片刻,目光看向林贤。“日本可是大国,枢密院这边可有完全计划?”林贤给了明确的答复,说起来对日作战的计划早在数年前就拟定了妥当了。“那就上报圣上,请求圣断吧。”林良瑞倒是好二传,一脚又把蹴鞠踢到了郑克臧的脚下,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征伐大事是皇帝亲掌,因此他作为人臣自然不敢擅专的。“请陈大人立刻通报,我等要即刻面君……”
  第459章 东征日本(二)
  日本·长崎
  位于港区边缘的华夏驻日商馆的会客厅内密密麻麻的坐满了人,这些人神态焦躁,左顾右盼,但又一个个极力压制着自己的情绪,因此会客厅里的气氛仿佛冻结了一样。
  说起来,这些坐立不安的都是夏日冲突的牺牲品。鉴于长崎奉行所根本没有给予华夏商人以应有的缓冲期,因此在江户幕府颁布《元禄日夏贸易式样》后、华夏沿海各省官府得到确实消息之前,前来日本贸易的江浙闽商船无一例外的一律遭到了扣押,导致了相当一片的商人、船主血本无归并且被迫滞留在日本。
  由于跟日本人说理说不通,那些一度有着商业关系的三都商人的代表也避而不见,因此走投无路的华夏商人、船主们不得不求告的华夏朝驻长崎商馆来。说是商馆,实际上就是使馆,早在明郑时期,郑藩就想跟幕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然而幕府蓄意拖延答复,因此直到华夏朝建立,双方之间依旧未建交。华夏朝廷不得已才被迫采用商馆代替使馆的办法,在长崎建立双方联络的窗口,饶是如此,由于幕府的傲慢,双方之间的交往并不顺畅。
  “戴大人回来,戴大人回来了。”一阵喧嚣传了进来,在座的商贾们纷纷站了起来,涌到门口迎接商馆馆主的到来。“戴大人,日本人怎么说,船货能还给咱们吗?”
  “诸位,”来到主座的戴叔庸冲着面前充满期望的一双双眼睛摇了摇头。“长崎奉行拒绝归还被扣船货。”这句话一出,顿时让在场的人最后的希望破灭,有些神经脆弱的已经嚎啕大哭起来,此时戴叔庸突然大喝一声。“慌什么?”仿佛被掐住喉咙的公鸡一样,啼哭声一下子停了下来。“今日朝廷派来一条通报船接所有人回国,至于诸位的损失,上船时把货单呈上来,通海钱庄包赔就是了。”
  通海钱庄是内廷经理处的产业,也就等同于郑克臧自掏腰包赔钱,这有可能是真的吗?
  当即就有又惊又喜的商人脱口问道:“戴大人,你是说朝廷会赔我们的钱?”
  “怎么可能!”戴叔庸断然否定道。“听清楚了是通海钱庄,不是朝廷。”M.mmCZ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