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燃烧的海洋

第一百三十五章 导火索


有意义,而不是像搞可控聚变一样,被军方挪做他用。
  六月底,国际物理学会学术期刊刊登了一篇由一百多名中国物理学家署名的论文。
  这篇论文,从根本上论证了原子在受激状态下,能够产生电磁场叠加效应,从而在物质内部形成强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并且由此理论推导出,在原子能在受激状态下自然释放出原子能。
  七月初,盛世平接受了牧浩洋提出的条件,答应提供科研资金。
  此时,这篇划时代的论文,已经在国际物理学界引发了空前的争议,重点不是理论本身是否成立,而是如何实现。
  当然,有一点非常明确,即中国科学家肯定掌握了实验结果。
  说得直接一些,中国肯定制造出了具有受激能力的材料,而且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论文中提到的理论。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牧浩洋只是希望借此说服盛世平。
  他并没想到,这篇论文成为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在此之前,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即主要集中在理论领域。必须承认,美国在理论物理学领域的实力远远超过了中国,戴维森教授也才能在中国物理学家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可是在应用研究领域,因为美国当局在最初的时候不大重视,所以比中国差得多。事实上,当时很多美国的物理学家依然认为,戴维森提出的理论并不成立,即“重力辐射”只是一种谬论,存在重大的欠缺,根本不可能推翻广义相对论。
  问题是,在中国科学家发表了论文之后,情况出现了重大转变。
  事实上,这篇论文不是推翻广义相对论,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解释了广义相对论,或者说是完善了广义相对论。这就好比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没有推翻牛顿力学,只是在宏观与微观尺度上对世界做出了更加精确的解释,而在大部分应用场合中,牛顿力学仍然具有足够高的精确度。
  当然,这篇理论最大的影响,还是在其应用前景上。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重力辐射”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找到了屏蔽手段,那么人类文明将从此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如此重要的科学发现,美国肯定不会失之交臂。
  问题是,在该领域,美国与中国的差距确实非常明显。
  要知道,到二零五二年的时候,美国的科学家依然没有掌握制造屏蔽材料的方式,甚至对基本原理都不够了解,而陆雯领导的科研机构已经在四年前取得突破,而且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了屏蔽材料。
  这好比还在研究铀矿的科学家与已经开始提炼浓缩铀的科学家之间的差距。
  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美国当局在衡量中美两国的技术实力的时候,不得不做出全新的判断。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二零五二年七月份,美国联邦政府委托外交事务咨询委员会召集上千名知名科学家、特别是物理学家对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进行评估,然后向白宫、国务院与国会国防委员会等几个机构提交了评估报告。
  虽然这份报告在战争期间遗失,但是根据参与了评估工作的科学家回忆,当时得出的结论非常悲观,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中国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已经掌握了重力屏蔽技术,很有可能在五到十年之内达到实用化程度,而美国仅在理论研究方面就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也就是说,就算美国举全国之力,也不见得能够赶超中国。
  至于由此带来的影响,美国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更加悲观。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中国能在五年之内掌握重力屏蔽技术,达到实用化程度,肯定会首先应用在军事领域,而中国也将据此获得绝对的军事优势,甚至有能力在一年之内彻底击败美国。
  用一些美国科学家的话来说,中美在该领域的差距,就像原始人与现代人的差距。
  毫无疑问,美国很难追上中国。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美国要么心甘情愿的承认失败,接受由中国领导的新世界,降级为二流国家;要么在中国全面掌握重力屏蔽技术之前发动战争,利用微弱的优势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对政治家来说,第二种选择也不太乐观。
  原因很简单,战争只会刺激中国,迫使中国在科研领域投入更多的力量,更快的掌握革命性技术。
  可是,控制美国的不是政治家,而是各大财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mMcz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燃烧的海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