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唯我独裁

第560章


0 架的定单(随后增至 752 架)。哈兰德公司则获得了生产阿弗罗“曼彻斯特”式轰炸机150架的订单(随后增加至250架)。
  在贝尔法斯特下线的首架生产型 h.p.53 于 1938 年 5 月 17 日首飞成功,该机在英国玛特哈姆-希斯的飞机与武器实验中心里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机性能和“汉普顿”大体相当,只是其装备的引擎不太理想,在地面时容易过热而在飞行中又冷却过快,此外它们运转时产生的高分贝噪音也使机组成员感到不适。一线部队仅在短时间内使用有限数量的“赫里福德” ,随后它们就被移交给了训练部队,如驻扎在牛津郡上黑福德的第 16 实战训练中队(,简称otu),该中队在 1939 年 5 月 7 日接收了第一批“赫里福德” 。使用阿弗罗“曼彻斯特”式轰炸机的则是驻考迪斯莫的第 14 实战训练中队。
  作为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轰炸机,hp-53 轰炸机是4 座中型轰炸机,引擎采用 2个1000马力的纳皮尔“短剑” viii 24 缸 h 型水冷发动机,空重11700 磅,最大起飞重量: 17800 磅,最大速度265 英里每小时,在15500 英尺高度巡航的速度为 172 英里每小时,实用升限达到 19000 英尺,最大航程 1200 英里,带 4000 磅的航空炸弹,其自卫武器为 2挺 0.303 英寸前向机枪,在机背和机腹各装1挺。
  由于英国空军认为英法联合起来,及时不购买中华帝国的轰五、轰六,也可以完成对德军后勤补给线,德国石油化工基地的大轰炸任务。
  而阿尔贝也没有什么主见,于是便听信的丘吉尔的话,放弃采购中华帝国的轰五、轰六轰炸机。这样一来,军购费用大幅度下降,英国政府补贴给法国12亿龙币,最终促成英法联合向中华帝国采购115亿龙币的武器装备。
  尽管李鼎新对于英法放弃采购轰五轰六感到惋惜,但还是按照帝国皇帝王辰浩的旨意,将有关德军补给线、补给站、石油化工基地和在罗马尼亚的采油基地的坐标、防守兵力等情报给了英法两国。此举令英法两国大为感激,给原本不和谐的中英关系和中法关系注入了缓和剂。
  从中华帝国获得了有价值的情报后,英国空军和法国空军立即组织了一支拥有1200多架轰炸机的庞大航空集团军,准备对德国实施战略大轰炸,重点攻击德军后勤补给站和在罗马尼亚的石油开采基地。
  在此之前,英国空军为了报复德国轰炸机群对伦敦的狂轰滥炸而对德国本土进行大规模的轰炸报复行动,开战一年半以来,投弹量达35000吨。其战果,从整体上来看是极其微小的,轰炸活动主要是在夜间实施,轰炸的主要方向是扰乱德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和摧毁普通市民与工人的士气。
  在对城市的面积轰炸中,主要使用燃烧弹,其数量逐渐增多,占总投弹量的百分之五十。面积轰炸的效果虽然比精确轰炸好,但投弹量少,轰炸方法又是波状攻击,所以轰炸造成的损失就减少了。
  德国军事工业生产发展得很顺利。与其说因轰炸直接造成的损失大,不如说由于空袭警报中断工作所造成的影响大。轰炸对德国市民情绪的影响,问题不大。但是,由于空袭警报造成的戒严时间的增加,却给市民带来了某种精神上的疲劳,影响了工作效率。
  由于英国本土空中作战中英国空军防空作战的成功,德国出现了过高地估价防空的可能性的倾向,对英国空军的攻击能够有效地进行防空作战的思想占了上风。
  德军统帅部没有认识到,对英国的空中攻击和德国本土的防空作战两者在战术上是完全不同的。德国空军对英国攻击时,其攻击目标局限在比较狭窄的地域内,因此英国方面能够顺利地进行防空作战。而且德国空军的攻击经常是针对英国战斗机部队的防御中心进行的。
  与此相反,在德国本土上,防护目标分散在广阔的地域内,很多要地很难以战斗机和高炮进行掩护。因此,英国空军经常攻击假目标,或者在攻击中突然改变航向,使在航路上集中待机的德国战斗机飞行队扑空,分散其防空力量。而且,每次改变攻击目标,都迫使高炮部队变换阵地,使德军很难进行对M.Mmcz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唯我独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