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人死亡。有鉴于暴风造成的惨重损失,德国海军重视了舰体结构的强度,新造航母最上一层甲板一直延伸到舰首,除甲板的钢板增厚外,船体肋骨的间距,前后端600毫米,中部1200毫米,从而使整个舰体,尤其舰首尾的结构得到加强。舰首分6层甲板:最上层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最下层甲板和船舱甲板。在这些甲板上分布着舰员舱室、军言舱室、仓库、油舱和锚链舱等。舰尾是仿效企业号的,后部干舷颇高,目的是提高适航性能。舵是采用黄蜂号的,由中央部支持约半衡舵,向外侧倾斜。 飞行甲板的大小与企业号航母的一样,长216.9米,最大宽度27米,从吃水线到飞行甲板2.7米。飞行甲板前后各装有升降机一部(比企业号少一部中升降机),均大型化(14米x14米),以适应不断增大的新式舰载机的需要。装备了油压式着舰拦阻装置,共4部,12条横索。最大拦阻距离45米,最大减速度2.5g(过载),最大拦阻速度40米/秒,最大飞行重量6吨。 此外,飞行甲板上有前后2部升降式扬弹筒。前部为大型,主要用来输送鱼雷及航弹,后部为较小,主要用来输送航弹。全舰共装有800公斤航弹72枚,250公斤航弹288枚,60公斤航弹456攻,黑头鱼雷36条(可同时调试鱼雷6条)。 夏洛特公主级航母计划搭载的舰载机为亨克尔110战斗机15架,亨克尔119战斗机20架,梅塞斯密特轰炸机30架,共65架。因机库收容不下这么多飞机,便决定将其中11架系留在飞行甲板上。 七艘夏洛特公主号航母的航速不一,最高航速的是索菲公主号,达到31节,最低的是海因里希王子号,只有28.8节。平均下来也只有29节左右。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夏洛特公主级航空母舰已经完成了三艘,但是并没有参加战斗,而是一直在波罗的海进行测试。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国海军一心想寻求跟英法海军主力进行决战,但协约国一直不给德国人机会。 1939年初,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的演习当中发现,三艘夏洛特公主级航空母舰组成的航母战斗群对德国海军主力舰队的作战处处占据上风,这引起了德国海军高层的关注,以前从来不对巨舰大炮制胜论主义质疑的德国海军出现了动摇。 希特勒接到海军部报告后,也是大吃一惊,联想到中华帝国老早的就发展航母战斗群的事实后,希特勒认为这可能是中华帝国一直想要掩饰的真正事实,航空母舰的作用远远超过中华帝国对外公开的程度,表明中华帝国很有可能一直在这个问题上误导世界各列强海军。 于是,希特勒命令德国海军加速把夏洛特级的剩下四艘完成,并且立即开始奥古斯塔皇后级航空母舰的研制工作。 就在德国海军对巨舰大炮主义制胜论产生动摇,开始关注起航空母舰的真正威力之时,远在东方的中华帝国海军的首艘核动力终极战列舰已经正式服役,中华帝国政府旋即派出由六十艘各种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进行环球航行,向世界各国海军亮出中华帝国海军强悍的“肌肉块”。 对于此时的中华帝国而言,虽然拥有了核力量,可以对世界各国进行核讹诈,使他们满足中华帝国提出的各种苛刻条件。但是,核武器的使用会造成强大的国际舆论压力,除非中华帝国走到了灭绝全人类的那一步,否则是不可能轻易动用核武器的。 因此,严格意义来讲,核武器不可能完全代替常规武器的角色。除非中华帝国遭到外来军事入侵,使用核武器才不会遭致国际社会的抨击,否则如果中华帝国用核武器去侵略的话,那么可想而知将要面临的强大国际舆论指责了。 欧美各国政客们基本上很快就看穿了这个因素,因此他们在国际舆论上公开指责中华帝国的全球核讹诈政策,这给中华帝国带来很大的不利因素。各国纷纷指责中华帝国用核武器欺负他们,因此中华帝国为了摆脱核武器给帝国带来的负面舆论影响,公开承诺一旦中华帝国遭到外来军事威胁,将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选择,但承诺不会对没有核武器的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样才将国际舆论压了下去。 但为了继续震慑各列强国家,尤其是震慑德国庞大的海军发展计划,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于是决定派出一支庞大的舰队进行环游世界之行,向德国和其他国家显示一下中华帝国海军强大的实力。 光华三十九年夏天,一支由中华帝国海军130多艘各型战舰组成、官兵达6.4万人的庞大舰队出现在中华帝国东海岸。 为了让整个舰队更为显眼,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特别下令将所有战舰,包括战舰的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