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唯我独裁

第399章 欧“粥”——中华帝国的最爱【三更


列舰一道行动。这艘老邮船的上甲板设备全被拆除,从前部烟囱到船首,修了一条跑道,但试验后发现它太短(英国不想买中华帝国的飞机,所以没有按照伏波级航母的飞行甲板来设计),于是把前部烟囱也拆除了。烟囱改用两根比较细的管子代替,管子的间距尽可能地拉开。根据飞机起飞的需要,对一艘舰船进行这样的大规模改装,这是第一次。但是,对这位先驱其它部分的改装更厉害,使它面目全非。尽管“坎帕尼亚号”的主机老态龙钟,可它符合跟上舰队这一基本要求,因此,它有资格被称为英国海军第一艘舰队航空母舰。
  协约国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打理航空母舰,主要是法国跟德国在陆地上作战陷入了胶着,意大利对奥匈帝国的攻势也进展不顺利,俄国就更不用提了,被中华帝国狠狠的修理了一顿后,至今没有恢复元气,在东线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也陷入了僵局当中。
  同样,对于同盟国方面来说,德、奥、土、保等国也对中华帝国的航母战斗群感兴趣,也通过“谈判”等手段获得了中华帝国的伏波级航空母舰的设计图纸,不过奥匈帝国、土耳其帝国和保加利亚都没钱也没精力去弄航母,德国更是被陆战陷入僵持而烦恼,希望打破陆上僵持,得到航母图纸也没有真正投入使用。
  当然,最重要的一条是,各国都嫌改装航母或者建造航母的时间太长,他们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有造航母的功夫和资金,不如投放到陆地上,说不定能够尽快打破僵局,结束战争。于是,各国就处于这种心理状态,导致航母计划一拖再拖,最终被搁置忘记了。
  对于战争双方来说,都希望速战速决,胜利方可以尽快得到战利品,失败方也可以长痛不如短痛的准备在下一场战争要回面子来。总之,双方都不希望陷入胶着状态,因为那样将会把双方都拖入战争泥潭里无法自拔,最终都不符合个自的利益。
  眼下就是出现了这种情况下,协约国和同盟国陷入了僵局,随都无法打破,以至于让战争进入了消耗战。而各国都从中华帝国进口大量物资,无形中帮助中华帝国提升工业、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实力,成了中华帝国不打折扣的消费市场。各国政要们都不是傻子,都希望尽快结束这样的局面。
  世界大战打了快一年了,不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没有想到战争会变成这样的消耗战,战前各国的战略物资储备都不够,半年后都消耗光了,现在大部分军事物资、民用物资都得从中华帝国进口,各国国库储备的黄金大幅度减少,流向中华帝国的国库,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开始向中华帝国的北京、天津和上海转移,世界经济中心也开始由西方快速向东方转移。
  眼睁睁的看着黄金留向中华帝国,欧洲各国自然都不甘心,他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打破这一僵局,并纷纷做了各种努力。
  德国海军部一直希望打破英国海军对德国的海上封锁,为此,德国从中华帝国大规模进口先进潜艇,并且自造潜艇,开战11月后,德国的潜艇数量增加到了450艘,整个大西洋几乎到处都有德国潜艇在活动。
  然而,英国为了对付德国的潜艇,也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先进的反潜驱猎舰,反潜武器系统和反潜作战技术,以至于英德在大西洋上的海上破交战中,暂时打了个平手。
  德国海军一直忌惮英国海军百年来的霸主地位,不敢轻易跟英国海军主力交战。因此,德海军对苏格兰和英国沿海地区采取打了就跑的不定期袭击,使自己保持戒备状态。他们的目标往往是平民,而不是防卫得很好的英国军港。1913年12月,德国海军在近乎平射射程内,炮击约克郡的两个港口,击毁英国十几艘商船,造成两千多人伤亡。
  德国海军袭击成功,证实了英国海军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强大(被中华帝国打了一顿还没有喘过气来),于是胆子大了起来。
  不过,作为报复,英国海军中将戴维-贝蒂爵士组织了一次对在赫耳果兰附近巡逻的德国战舰的袭击,这个戒备森严的设防岛屿保卫着约四十英里以东的德国海军基地。贝蒂舰队由一艘战列巡洋舰,几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从雾里猛扑出来,击沉了三艘德国轻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在威廉港的德舰启航来增援之前,英国海军舰队已经撤走。这次出击大大增强了英国海军的士气。
  德国m.MMCz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唯我独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