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唯我独裁

第360~361章 中华帝国辉煌15年和意大利的倒


发誓不再受辱。
  协约国此时的军费开支远远不如同盟国,俄国和英国尽皆被中华帝国重创,短时间内缓不过气来,法国根本没法跟德国抗衡,因此协约国只能采取阴险的手段,那就是离间和瓦解同盟国集团。
  由于德奥是铁杆关系,协约国没法离间,只好拿意大利开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北非的争夺日趋尖锐。意大利企图夺取土属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今属利比亚),作为在北非扩张的前进基地。
  意大利的意图早在几年前就被协约国猜到,当时意大利和俄国达成秘密协议,双方在土耳其问题上有着共识。意大利支持俄国在波斯湾和黑海的势力,而俄国则支持意大利在北非的扩张。
  英法俄三国协约于是在这个问题上决定给意大利一些好处,让意大利攻击土耳其。因为土耳其跟德国走的很近,协约国希望双方内斗,以断了土耳其加入同盟国的念头。同时,给意大利好处,也是希望意大利能够加入协约国一方,至少也可以在两大军事集团作战时保持中立。
  于是英法俄三国政府照会意大利,表达了他们的态度。意大利人向来是有奶便是娘,为了眼前的利益,于是跟英法俄达成了《马赛秘密协议》,首次承诺如果同盟国非正义侵略协约国一方,则意大利不会参战。
  英法俄对此大为高兴,这表明他们的离间计划成功了。有了意大利的这个承诺之后,协约国的力量虽然没有增加,但是同盟国的力量却是被削弱了。
  北非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是一片荒漠,经济价值有限,但战略地位重要。它与西西里岛对峙,可控制地中海中部较狭窄的海面。1881年在瓜分奥斯曼帝国波尔泰政府占有北非领地的过程中,阿尔及利亚(法国于1830年开始侵略逐步使之沦为殖民地)和突尼斯(1881年)成为法国的保护领地,因此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名义上的属地也归西方殖民者所有,法国准备以此为由兼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省。这一企图遭到欧洲列强,特别是早就想在北非建立殖民地的意大利的反对。为此意大利积极进行政治外交活动,与各列强达成协议和默契(于德奥两国结成三国同盟),承认了意大利在北非的利益。为了作好吞并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省的准备,意大利在1880年至1909年期间,不断向两地移民和派遣商人,购买土地,积极扩充势力;派海军军官换上渔民的衣服,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沿海捕捞海棉为名,进行海岸测量;指使意大利天主教神甫以传教为名,深入内地收集情报。
  意大利吸取1896年在埃塞俄比亚惨败的教训,不断窥测选择时机。
  1909年9月,意大利利用动荡的国际局势和土耳其的严重困难,决定向的黎波里塔尼亚派遣海军舰队,并对土提出领土要求。遭拒绝后于28日以当地意大利人受到伤害为由发出最后通牒,29日对土宣战,从海上炮击的黎波里、胡姆斯等地,战争爆发。
  驻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的土军仅有1个师约7000人,意大利则动员军队9万人,并以海军对土实施封锁,阻止其增调援军。29~30日,意海军炮击土耳其伊庇鲁斯地区海岸城市普雷韦扎(今属希腊),并击沉土鱼雷艇数艘。三天后海军登陆部队炮击并占领的黎波里和图卜鲁格。
  11日,意军(约3.5万人,72门火炮,由c.卡内瓦指挥)进驻的黎波里,并在胡姆斯、德尔纳和班加西登陆,至月底占领利比亚重要滨海城市,但遭到阿拉伯部落军队和来自埃及、突尼斯等地阿拉伯志愿军有力抵抗,向腹地的进攻进展迟缓。
  1910年5月,意军(10万人,飞机35架、飞艇9艘)发动大规模进攻,海军占领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10月,土耳其国内政局不稳,加之巴尔干战争爆发,被迫求和。
  18日,双方签订《洛桑条约》,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土耳其放弃对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主权,恢复两地的旧称利比亚,并承认意大利继续占有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由于当年意大利加入同盟国的原因便是跟法国在的黎波里殖民地冲突,如今意大利真正实现了占领该地区,法国也表示支持,双方的矛盾顿时消除。英国也很大方,表示不会追究意大利参与八国联军侵英战争一事,并愿意将意属索马里归还给意大利。这样一来,意大利跟协约国之间的矛盾便烟消云散。反过来,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根本挡不住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的威胁,指望德国海军和奥匈帝国海军是不可能的,于是意大利政府就此开始倒向协约国一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mmcz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唯我独裁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