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176.5%,轻工业增长63.6%。分地区看,京津唐地区增长114.9%,长江三角洲地区增长48.4%,珠江三角洲地区受美菲战争刺激,猛增长75.5%。其他地区增长速度不超过20%,主要是工业基地还未全部建成,还处于起步阶段。 工业增长最大的动力来自于直隶钢铁公司,在直隶钢铁公司的带动下,中华帝国1900年钢总产量达到564万吨,超过英国的498万吨,位居世界第三,第二的德国为665万吨,而第一的美国则是1035万吨,差距相当明显。但如果跟六年前的满清毕竟,那时满清的钢产量只有几千吨,可谓成就斐然。 如此庞大的钢产量,如果不是中华帝国推行扩大内需,全面国家工业体系建设,是根本不可能消化得了的。中华帝国的大规模铁路建设,需要庞大的钢铁供应,帝国各大工业基地的建设,数万家工厂、公司成立,所需要的全部机器所需钢材都来自帝国的钢铁公司。尤其是帝国军事工业的大力建设,大规模的高质量钢材基本上都被帝国军工部门买走,例如海军战舰、陆军大炮、枪支弹药,大到数千吨的吊车,小到一颗钉子。可以说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当中,对于钢铁的需要是庞大的。而中华帝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因此得以将数百万吨钢材消费掉,而且还供不应求。 整体上,中华帝国工业产销衔接状况非常好。北洋集团旗下248家公司全部盈利,超过3家公司拥有跨国公司,超过152家公司对外贸易顺差。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9%。这得益于政府扩大内需,大修公路、铁路、学校、医院、工业基地等项目,庞大的政府投资自然刺激国内工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对俄战略储备的推行,直接惠及国内上数万家大中小型公司和工厂。 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贸易逆差大幅度减少。全年进出口总额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7%。其中,出口14.5亿美元,进口15.2亿美元,进出口相抵,逆差7000万美元。这部分逆差主要是中华帝国向国外采购军备物质,建造战舰等造成,刨除这部分,实际上但以民间贸易来看,中华帝国已经实现了贸易顺差。 这种局面主要因为中华帝国废除了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夺回海关,竖起贸易壁垒,保护国内企业。同时,最大得益于粮食不用进口,鸦片停止输入,这两项的贸易额一直是中华帝国贸易逆差的关键。 而随着中华帝国的海军工业实现全面国产化,未来时间内,中华帝国的贸易顺差将不断扩大,最终恢复强盛时期的贸易成就,甚至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华帝国的工农比例发生巨大变化,由于京津唐工业基地的超高速发展,全国六大工业基地、铁路、公路的建设,以及三万多家各种工矿公司企业的成立,使得中国工人人数由五年前的75万人,猛增加到1900年的1400多万人。 城镇居民收入高速增长,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81龙币,比上年增长41.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7%,转移性收入增长12.8%,经营净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0.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龙币,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9%。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7.9%,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1.0%,转移性收入增长13.8%。 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龙币超级坚挺,得益于跟英镑和美元捆绑。存贷款增量加速。广义货币(m2)余额17.6亿龙币,比上年末增长19.7%;狭义货币(m1)3.7亿龙币,增长21.2%;流通中货币(m0)4.5亿龙币,增长16.7%,加快4.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龙币各项贷款余额4.9亿龙币,比去年增加0.9亿龙币。各项存款余额24.8亿龙币,其中以王辰浩的个人存款最多,达到21亿龙币,几乎五倍于帝国国民,成为中华帝国首富,世界富人榜第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