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中俄双方都出现了一个战略准备时间不够的问题。 基于这种情况下,王辰浩同内阁各部官员们商议之后,决定接受哲布尊丹的条件。 王辰浩和他的帝国政府官员们都明白,哲布尊丹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一旦沙俄那边准备好了,哲布尊丹还会重新独立。 但就眼前来看,双方暂时达成和解,选择搁置争议,这对于中华帝国来说,是有利的。 公元1900年4月5日,在俄国、英国、法国等国代表监督的情况下,中华帝国内阁同哲布尊丹达成协议,答应了哲布尊丹提出的条件,于是双方就此和解。 半个月后,中华帝国陆军第八军开赴库伦驻扎,这支军队纯粹由直隶人和山东人组成,第八军下辖第八镇和第十六镇,为王辰浩起家时的北洋陆军骨干组成,装备精良,战力强悍。第八军开进库伦后,就地加筑大型防御工事,同时第八军携带大量补给物资,自持力达到八个月。而总后勤部也保证每隔三个月便给第八军补给一次,始终让第八军维持八个月的自持力。 这样一来,第八军就像一颗钉子一样,直接戳进了外蒙古的心脏,牢牢的钉在库伦,一旦战事爆发,第八军将迅速攻占库伦城,占领外蒙古的核心地区。 外蒙古放弃了独立,不过哲布尊丹等人并没有闲着,而是秘密邀请俄国军官帮助外蒙古军队训练,同时开始囤积武器弹药和粮饷。 对于哲布尊丹的小动作,王辰浩特别指示第八军指挥官冯国璋,要他抓紧构筑工事,其他的事情一概不予理会。 冯国璋知道他的任务,调任第八军军长是王辰浩钦点的,能够得到皇帝的钦点指派,那代表着皇帝对他的器重和无上的荣耀。因此,冯国璋谨遵王辰浩的命令,专心修筑防御工事。 就这样,外蒙古问题表面上平静了下来,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双方都在抓紧时间备战,战争的火药味就此在库伦的上空越来越浓,等到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一个火星就足以掀起旷世战火。 外蒙古地区的紧张气氛令这里的人们都感到害怕,外蒙古诸位王公贵族们,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哲布尊丹的想法,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独立的。一旦战争在外蒙古爆发,首先遭殃的还是他们这些个王公贵族们。 位于乌里雅苏台的三音诺颜部和科布多部就不赞同独立,不过札萨克图汗部、车臣汗部武力强大,是外蒙古地区力量最强的,他们支持哲布尊丹的一切决定,因此三音诺颜部和科布多部也不代表屈服。 不过,表面上三音诺颜部和科布多部屈从于哲布尊丹,暗地里他们两部纷纷派人同冯国璋联络,表示他们支持中华帝国政府,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会反戈一击。 而冯国璋对此大喜若望,当即密电给总参谋部,并通过总参谋部报告给王辰浩知晓。 王辰浩知道蒙古内部各部的利益划分明显不平衡,当初满清定鼎中原时划分下来的辖区,几百年来都没有变化,以至于很多蒙古部落之间的水草、人口分布已经非常不均衡了。有些人少的地方草肥水美,有些人多的地方大部分地区却变成了荒漠,蒙古各旗之间表面上还很团结,实际上各部之间冲突此起彼伏,矛盾重重了。 针对三音诺颜部和科布多部的暗中投诚,王辰浩非常高兴,于是命人暗中给他们两部送去一些赏赐,并向他们许诺,将来若是哲布尊丹造反,他们两部拨乱反正将得到中央的厚待。 同时,王辰浩也命令国土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扩大对外蒙古、蒙古各旗的渗透,争取拉拢更多的王公贵族们支持帝国政府,同时对一些冥顽不灵的蒙古王公,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将给予行动人员特别授权,威胁帝国政府的人员将允许就地正法。 安全局和中情局的特工们于是展开了秘密行动,对于哲布尊丹、杭达多尔济等人,为了顾及国际舆论的影响,他们这些重要人物虽然也在暗杀名单上,但是先不动他们,而是针对他们的羽翼进行清理。 哲布尊丹等人发现他们的手下不断出现意外死亡事故,起初没在意,但是很快人数越来越多,顿时引起了他们的警觉。 哲布尊丹等人明知道这是安全局和中情局的特工干的,但是他们的手段太高明了,根本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哲布尊丹等人明知道对方在暗杀己方人员,但是拿不出证据就只能吃哑巴亏。 杭达多尔济于是决定以牙还牙,他组织一批死士埋伏在重要成员的身边,同前来行刺的特工们对抗,双方于是多次爆发火拼,造成库伦城内一片风声鹤唳,很多老百姓被波及伤亡,很快便演变成大批人员逃离库伦。 ※※※※※※※※※※※※※※※※※※※※※※※※※※※※※※※※※ 日本松方正义内阁最终没有同意给沙俄帝国结成军事同盟,做出这个决定时,松方正义内阁出现了两派对立,一方支持联俄遏华,另一方反对,支持继续卧薪尝胆。 支持联俄的日本官员多数都是右翼好战分子,他们认为俄国即将在蒙古问题上同中华帝国开战,这正是日本重新崛起的机会。他们认为联俄后,日俄两国的军事力量将远远超过中国。双方在陆地上可以夹击中国,在海上可以组成庞大的日俄联合舰队,足以消灭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