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唯我独裁

第215章 海陆军大臣


大功臣,王辰浩再次成为国民心目中的大英雄,而在国内外媒体的“特别加料”报道下,王辰浩的个人声望达到空前。
  光绪帝虽然高兴打了胜仗,签了胜利的合约,但是面对功高盖主的王辰浩,他却不得不大加赏赐,而且必须得重赏。
  换约当天,光绪帝并慈禧太后重赏了王辰浩,下旨连升三级册封王辰浩为一等忠勇侯兼云骑尉,世袭罔替。册封李幼仪为超品诰命夫人,等同侯爵。
  爵位连升三级不算是重赏,世袭罔替才算是重赏,因为这代表王辰浩子孙们从一出生开始就是侯爵了,相比而下,清王朝的很多宗室子弟大多数都是一代削一级,几代后就成了平民了。
  对于这个封赏,王辰浩喜悦心情一般,给个爵位不如给个实权的官职。最高兴莫过于李幼仪。虽然她这个超品诰命夫人没有实权,但是大清国已经没有多少个女人可以凌驾在她之上了。不高兴的是洛希尔,由于她还没有正式过门,朝廷的册封便没有她的份。
  王辰浩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随着琉球复国和清日战争的结束,恭亲王奕称病辞掉了总理衙门大臣和海军部大臣的职务,但军机大臣一职光绪没有批准,依然让奕挂着衔。
  奕辞掉总理衙门大臣和海军大臣的职务,除了因为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之外,还是被王辰浩给气得。
  在海军部,奕只是个挂名,王辰浩每每独断专行,命令海军四处挑事,到头来朝廷怪罪下来,他这个海军大臣脱不了干系。经历几次事件之后,奕被气得够呛,于是辞掉海军部大臣一职,不给王辰浩背黑锅了。
  本来奕在总理衙门担任大臣实至名归,但是自从清俄战争谈判、清日战争谈判之后,奕发现列强们实际上已经不再问奕的意思了,而是询问王辰浩的态度,这次清日谈判中,奕更加发现了这点,他知道王辰浩肯定跟美国人私底下达成了某些协议,否则美国人不可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倒戈。奕作为几十年的政治老狐狸,他明白不久后王辰浩肯定还得惹事儿,而且会跟美国人有关系。他现在的总理衙门大臣实际上也成了摆设了,列强眼里只有王辰浩的态度,奕只能当陪衬。奕越想越生气,于是便病倒了,索性辞去也一块辞去了总理衙门大臣一职。
  光绪知道奕的苦衷,本想让其他皇族成员担任海军部大臣,但是没有人愿意干,包括原来最想进海军部的庆亲王奕劻在内,他也知道海军部是王辰浩说的算,可是不敢插手去背黑锅。
  于是,光绪无奈,只好任命王辰浩为海军部大臣,总揽海军大小事务。
  至于总理衙门大臣人选,奕去职后,光绪只能让奕劻接管了。虽然明知道奕劻是个草包,但是海军大臣已经给了外姓人,总理衙门大臣断然不能再给外姓人了。
  不过,随着王辰浩的实力日渐壮大,王辰浩对于权力的欲望越来越强,态度也越来越强硬。
  朝廷给了王辰浩海军部大臣的职务,整个海军已经是王辰浩的囊中之物了。但是王辰浩还需要掌控全国陆军,于是他故技重施,提请朝廷成立陆军部。
  王辰浩力陈列强各国都有陆军部,成立陆军部统一调度全国军队,方便朝廷对军队的控制。
  光绪当然希望控制全国陆军了,但是他知道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光绪明白王辰浩提请成立陆军部,估计是想自己当陆军部大臣,因为放眼清帝国陆军统帅当中,没有人有王辰浩的影响力和实力,这个陆军部大臣非王辰浩莫属。
  “铁良,王辰浩的奏折你也看了,你是兵部尚书,你怎么看?”
  御书房内,光绪召集了兵部尚书铁良问话,旁边陪同的有翁同龢和李鸿藻。他们二人是无时无处不在光绪帝身边,名副其实的天子近臣。
  铁良说道:“启禀皇上,王大人所言非虚,欧美各国均有陆军部,统一指挥全国陆军,朝廷确有设立陆军部之必要!”
  翁同龢反问道:“铁大人,M.MMcz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唯我独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