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密之人。” 奕顿时惊声道:“这么说,这些报道都是王辰浩一手制造的?” 韫彤点点头,道:“很明显吗?这么做最大的受益人就是王辰浩,除了他还会有谁?” 奕恍然大悟,说道:“这个王辰浩果然好手段,如此一来,皇上和朝廷必然要遭人诟病!如此一来,皇上和朝廷的威严扫地,这影响实在是太恶劣了。” 韫彤叹道:“这个王辰浩浑身的本事,其是易于之辈?不知道对手的厉害就盲目出击,只能是自讨苦吃。” “不行,我得赶紧去趟军机处,这上谕不能发啊!” 奕说着,急忙穿上官服,心急火燎的出府。 看着奕的背影,有看看桌上的报纸,韫彤不由得赞叹道:“上谕还没有发出,就已经满城风雨,人尽皆知了。这个王辰浩,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还真让人家捉摸不透。” ※※※※※※※※※※※※※※※※※※※※※※※※※※※※※※※※ 奕赶到紫禁城军机处时,光绪已经在那里了。 旁边是翁同龢、李鸿藻等光绪心腹之人,还有军机处的几个王大臣和汉大臣也在那里。 众人皆是默默不语,光绪则满脸铁青,不住的咆哮着。 奕给光绪见礼后,径直来到礼亲王世择旁边,小声问道:“皇上知道了?” 世择无奈的苦笑道:“已经满城风雨了,皇上岂能不知道?” 奕又问道:“那上谕发出去了没有?” 世择再次苦笑,回答道:“你看皇上的脸色就知道了!你刚走没多久,皇上就催促着发出去了!接着皇上就看到了报纸上的报道,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早知道这样,咱们说死也不能同意!” 奕叹口气,道:“你就是马后炮,如果你支持我,肯定就不是现在这步田地了!” 世择也觉得不好意思,叹道:“我又不是圣人,那有你那远见?再说,您是六王爷,皇上的亲叔叔,咱可比不了你!可不敢跟皇上较劲!” “你们两个嘀咕什么呢?” 光绪冷静了一会儿后,顿时发现恭亲王奕来了。 “恭亲王,你一直反对朕的做法,现在如你的愿了!” 奕连忙躬身道:“老臣不敢!” 光绪心中念叨了一声‘谅你也不敢’,嘴上说道:“恭亲王以为这件事如何处理?” “这?”奕心道他哪有办法处理?如果上谕没有发出到还好,只要略作安排,舆论便不攻自破。如今上谕发出去了,应正了舆论报道的真实性,想挽回就非常难了。 奕一时间答不上来,旁边的世择出言道:“刚才恭亲王跟微臣提议立即收回发到天津的上谕,并严令天津直隶总督府封锁消息,不得将上谕内容泄露出去。同时,严令各大报社,让他们立即改版,并澄清报道失实!” 世择说完,看了奕一眼,小声道:“我也帮你一回,扯平了!” 光绪点点头,道:“恭亲王和礼亲王二人所言甚是,立即去办!” 奕其实不想走,但世择拉着他退出了军机处,来到外面。 “我说你就别跟着参合了,有机会还不赶紧溜?现在皇上正在气头上,呆在里面等着挨骂吗?” 奕顿时无语,还待要说些什么,却被世择打断道:“放心吧!天塌不下来!” 奕见世择毫不在意的样子,于是问道:“莫非你有内幕?” 世择说道:“哪有什么内幕?就是刚刚得知消息,王辰浩进京了。他敢进京,就代表他向皇上屈服了,不可能像你担心的那样,不可能造反!只要不造反,什么事情都好说!” 原来是这样,奕心中顿时松口气。 奕和世择出去后,翁同龢向光绪说道:“皇上,这件事明显就是王辰浩干的!” 李鸿藻也说道:“虽然还没有证据,但是按照推理,制造如此舆论,最大的受益人就是王辰浩,他脱不了干系!” 军机大臣刚毅说道:“既然王辰浩王大人已经进京了,不如皇上直接召见他过来,一问便知!” 翁同龢冷哼一声,道:“这事情他会承认吗?若是承认了,那皇上可以立即砍了他的脑袋。” 光绪点点头,道:“上谕刚发出去,外面的报纸就已经刊登出来了。显然是早就知道了。但最早也不过昨天,这说明王辰浩在朕的皇宫里布置有眼线,好大的胆子。若他敢承认,朕绝不手软,立即砍了他的脑袋。” 庆亲王奕劻一直冷眼旁观,对他而言,他实在不希望光绪皇帝砍了王辰浩的脑袋,那样的话他上哪收钱去?从小就穷怕了的他,当第一次从王辰浩手里接到大笔贿赂时,他就觉得以前真是白活了。从那一刻起,他就决心以后要收更多的钱。而王辰浩作为一个超级大财主,对他又是毕恭毕敬的阿谀奉承,对于奕劻来说,王辰浩就是他的摇钱树,绝对不能没了。 “皇上,臣以为王辰浩既然敢进京,就说明他心里没鬼,不可能造反。依微臣之见,现在舆论猛于虎,所有舆论报道都向着王辰浩那边,对皇上和朝廷极为不利,这个时候皇上一方面收回上谕,另一方面可令王辰浩就地遣散太平洋舰队,这样方可挽回局面。” 光绪顿时不悦的,他虽然不想让王辰浩继续握有太平洋舰队,但也不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