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兰看了一眼钟,“行,反正户部你最大,你躺着吧,我起来洗漱。” 她都看到屋外的人影了,清雪来了几趟,热水都不知道换了几次,她懒不下去了。 周书仁让了让位置,等媳妇起身,他占了整个炕,热乎乎的被窝舒服。 竹兰换好衣服,洗漱好,等清雪给她梳头,一回头,书仁又睡了。 昌义和昌智依旧按时去衙门,他们没有爹的功劳,户部闲下来爹偷懒没人说,连御史都跟眼瞎一样,他们就不行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周书仁才起身,吃着简单的早饭,坐着没准备走。 竹兰,“还不走?” 周书仁摇头,“户部真没什么重要的事。” 现在唯一的大事是俸禄,俸禄有章程,也不用操心,所以户部年前的确闲。 竹兰又道:“儿子们已经去衙门小半个时辰了。” “他们能跟我比?哼,哼。” 竹兰失笑,“好,好,你最厉害。” 周书仁扫了一眼钟表,懒洋洋的站起身,“我的确该走了。” 竹兰也站起身,拿过暖炉,又帮着系上披风,“别凉到。” “知道了,我很快回来。” 竹兰,“……” 晚去早退说的就是周书仁了。 周书仁到了户部,户部的门房早就等着了,“尚书大人,太子殿下来了一刻钟,正等着您呢!” 周书仁抬头看天,这么冷的天太子竟然出宫,脚步加快几分,进了屋子太子正喝茶。 周书仁解开披风,“太子找微臣何事?” 太子,“孤今日得闲来这里讨杯茶。” 周书仁,“……” 他有些反感讨杯茶,来讨茶喝的都没好事。 太子已经泡了茶,“侯爷请。” 周书仁眨着不大的眼睛,太子明显有心事啊,“说来这茶还是赏赐给臣的贡茶。” 太子点头,抿了一口道:“明年二弟要入朝了,侯爷猜去了六部的哪一部?” 周书仁也喝了一口茶,“礼部。” 瞧瞧二皇子的动作,其实不难猜。 太子举了下茶杯,“侯爷猜对了。” 周书仁心里感慨,太子感叹弟弟们长大了,他不打算多言,言多必失,他老实的陪着喝茶就好。 太子轻笑一声也不在意,独自喝着茶,听着炭火的声音,觉得这样挺好,万万没想到,他会在周侯这里寻得一份安宁。 太子思绪有些飘远,京城很大,没有他不能去的地方,可想寻安宁难。 周书仁靠着椅子,屋子里太安静,安静的他想睡觉,听到椅子挪动的声音,只见太子已经起身正披上披风。 周书仁忙起身,“臣送太子。” 太子摆手,“不用,侯爷留步。” 说着太子利索的走了,周书仁站在窗边,太子步伐坚定,嘴角有了笑容,皇上的确教养太子。 皇宫,皇上对太子的行踪了如指掌,不意外太子会去找周书仁,儿子如他一般很信赖周书仁,他意外周书仁什么都没说,自己差点睡觉了。 太上皇笑着,“所以说周书仁才是真聪明人。” 皇上叹气,“可惜他年纪不小了,不知道能不能等到太子继位。” 太上皇从棋盘上抬起头,儿子还年轻,低下头,“朕觉得退位的生活也挺好,趁着还能动能好好看看自己治理的河山,这也是一种幸事。” 皇上捏着棋子的手落子,“还早。” 太上皇胡子翘了翘,这是儿子给他的回答,的确还早,至少儿子对退位不抵触。 茶楼,明瑞看着楼下的卓古瑜,“小叔叔,你对他太关注了。” 昌忠,“这么冷的天他都出来,意志够坚定的。” “小叔叔的意志也坚定。” 昌忠笑眯眯的,“反正我也什么大事,看热闹罢了。” 明瑞起身,“我不陪您了,我要去取屏风。” 昌忠挥手,明瑞对他娘子真好,大冷天的也要亲自取屏风。 昌忠又坐了一会觉得没意思,准备回府了,下楼见到顾昇,“真巧。” 顾昇也觉得巧,“我大哥刚到京城,我带他来吃饭。” 昌忠看向顾昇的大哥,两兄弟长的有三分像,顾昇的大哥少了书生气,长的也不错。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