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
左塞王的阶梯金字塔 伊斯梅利亚:娇艳的“运河新娘” 伊斯梅利亚是伊斯梅利亚省的省会和最大城市,位于埃及东北部,苏伊士运河的西岸。依靠着苏伊士运河水的灌溉,这片144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47万埃及人幸福安详地生活在这里。这里到处都种植着椰枣树,随处都有草地和花园,优美的环境被称为“埃及最美城市”。 ◎运河的新娘 伊斯梅利亚在埃及版图上位于东北部,却占据了埃及宝贵的水资源条件,由于苏伊士运河在伊斯梅利亚境内加宽了河道,更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丰饶。 追溯埃及历史,几乎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伊斯梅利亚的身影出现。《圣经》记载,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犹太人祖先摩西率领部落来到伊斯梅利亚,并用上帝耶和华赐予他的法杖划开红海,走出埃及本土。1000多年之后的公元初年,耶稣一家避难埃及,也是通过这里到达开罗。这些虽然都是传说,但考古研究证实早在中世纪时期这里就已经有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苏伊士运河伊斯梅利亚段 1789年,拿破仑带领法国军队占领埃及,当时的伊斯梅利亚还只是一个叫作提姆萨赫的小村庄。在殖民统治时期,统治者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地方的重要性。1863年,苏伊士运河开凿。为了管理苏伊士运河,英法两国选中了运河中心的提姆萨赫村,在此建城,并以当时埃及行省总督伊斯梅尔帕夏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随着运河开凿,尼罗河的水流引至伊斯梅利亚,这座城市也逐渐繁荣起来。在尼罗河引流到伊斯梅利亚运河之后,这里变成了丰饶的农业区,人民安居乐业,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伊斯梅利亚省。 伊斯梅利亚城中的教堂 由于伊斯梅利亚有大量的农田,所以很快就成为埃及重要的蔬菜、水果基地。这里还有发达的养牛业、渔业。虽然这里的工业比较薄弱,但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开辟了工业区,电气、服装、发动机制造等工业已经蓬勃发展起来。 旅游业是近年来伊斯梅利亚的主要产业,一年一度的国际民族舞蹈节已经成为伊斯梅利亚的代表节日,每年都会吸引全球游客到来。 ◎沙漠绿宝石 在埃及人的心目中,伊斯梅利亚这座城市不仅小巧玲珑,而且还非常娇艳秀美。这里有网格状的城市街道,还有许多花园和绿树环绕的广场,人们赞美这座袖珍型花园城市为沙漠绿宝石。 在伊斯梅利亚市内,最吸引游客的地方便是两个博物馆,一个是伊斯梅利亚博物馆,这里收藏者开凿苏伊士运河时发现的很多文物,包括每个时代的镶嵌画、石像、石棺等。而另一个则是雷塞布故居,虽然这只是一座欧式洋房,但里面却保留着雷塞布的很多遗物。 距离伊斯梅利亚10千米的夏杰拉高地上,还开辟了一座露天博物馆,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巴列夫防线的情况,亲身感受埃及军队英勇作战的大无畏气概。这里曾经是巴列夫防线中部的前线指挥部,目前仍然保留着两处完整的钢筋水泥工事、司令部和后勤部。 不管历史如何迭代,战争如何摧残,人类文明的延续却永远不会终止,就如同伊斯梅利亚这座城市一样顽强地绵延着埃及文明,从五千年前,到五千年后。 塞得港:运河边的明珠 作为埃及第二大港口,塞得港也是塞得省的首府。它位于埃及东北部苏伊士运河的北端,地中海与曼宰莱湖之间狭长的人造陆地之上,与河东岸的富德港相对而立。塞得港省辖区面积1351平方千米,约有50万人口。这里曾经只是一个小村庄,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而兴建成为一座城市,是埃及政府的自由港和经济区,在军事、经济上都具有特殊的地位。 ◎亚非界上自由城 在1859年之前,塞得港只是一个小村落。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当时的埃及总督赛义德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座港口。运河通航之后,它就迅速成为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 塞得港中的船只 1956年6月,英国殖民者全部撤离了埃及。同年,纳赛尔总统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结束了西方殖民者对运河87年的统治。1967年6月,以色列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十月战争”胜利之后,1975年埃及重开运河,并实行开放政策,将塞得港开辟为“自由城”,也就是埃及的经济特区,将它建造成为商品转口基地和国际贸易中心。 19世纪末,塞得港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加煤港,现在则以供应重油为主,为重要的货物转口港。同时,它也是尼罗河三角洲东部棉花、稻米、纸张、盐和冷冻食品的出口港。地中海和苏伊士形成的丁字形地带,让塞得港有大片的市区面朝着地中海,码头区朝着运河,不仅保留了浓厚的阿拉伯传统,而且还拥有适宜的气候。 塞得港是埃及第二大港,也是世界最大转运港之一。 夕阳下的塞得港 塞得港是世界罕见的三合一优良人工港,这里兼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