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把红军淹死。 此外,巴黎和华沙的敌我力量对比也是相差悬殊。对德军来说。华沙是东线上重要的堡垒,自然是囤积了重兵把守,这对于华沙老百姓来说发动武装起义的难度自然是地狱级的。而巴黎则不一样,西线对于德国来说应该算二线了,本来德军在西线的兵力就是紧巴巴的,根本拿不出重兵来守卫巴黎。而与此同时,法共所领导的地下抵抗组织力量则比华沙的擦脚布强大得多,此消彼长之下,解放巴黎难度就低得多了。更何况此时德军的主力部队都被盟军牵制住了,根本没工夫去管巴黎的事儿。 所以李晓峰认为解放巴黎那是要容易得多,甚至只需要巴黎的十万法共振臂一呼,德国人就得歇菜。 当然李晓峰也知道,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完全打动戴高乐,因为他关心的最核心的问题并不是成功的可能性问题,而是关于其个人地位问题。 李晓峰立刻就给戴高乐送上了一枚定心丸:“共产国际将全面负责为您和法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搭建交流平台。法共愿意在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的框架内发挥作用,只要未来的法国政府愿意承认法共的合法性,允许其参与法国的政治生活……” 戴高乐自然能听出这是什么意思,无非是说只要戴高乐及其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承认法共(法国投降之后法共被宣布为非法,被强制停止活动),那么苏联就会让法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听从戴高乐的命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等于是把巴黎武装起义的指挥权交给了戴高乐。 这对于戴高乐来说自然是非常重要,因为这象征苏联认为他戴高乐才是法国抵抗运动的领导核心,而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为了坚定戴高乐的信心,李晓峰继续补充道:“为了帮助自由法国更好的开展解放巴黎的工作,苏联政府准备向自由法国军队提供十万只半自动步枪、足以装备五个师的迫击炮和榴弹炮,以及300辆t-34坦克。” 戴高乐立刻就惊呆了,对于他来说最大的痛就是军队必须倚仗英美的鼻息,自由法国军队几乎是全套的美械,除了人是法国人,真心没有一样是法国原产的。这对于一个民族主义者来说,简直是急郁闷又尴尬。 当然,戴高乐还想得更远,在这场世界大战中,因为法国早早就战败投降了,根本就没能从战争中学到什么。法国本土的军事工业几乎还停留在战前的水准,从军事学说到技术兵器都亟待更新。比如说装甲力量上,如果说战前的法国还处于世界第一集团,而此时的法国已经是二流开外奔着三流去了。 实际上从战后的历史中我们也能看到,法国装甲兵尤其是坦克,那凄惨得简直不忍直视。一度只能拿摇摆炮塔的amx-13充门面,还得依靠美国军援提供巴顿系列坦克。 这里面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作为一个老装甲兵,戴高乐自然知道t-34所代表的意义。300辆t-34不光意味着法国可以摆脱美国军援的钳制,还可以学一学苏联的坦克设计哲学。作为装甲战斗最激烈也最残酷的东线,苏联的t-34上有足够多让法国同行学习的地方。 反正这三百辆t-34的单子砸下来,戴高乐都有点晕晕乎乎了,他完全没有想到苏联会这么大方。那一刻戴高乐真心是有点喜出望外了。 可能有同志要说李晓峰同志,你出手也太大方了吧?300辆t-34就这么送给立场不明确的法国了,万一以后法国人公然投靠美国和英国怎么办呢?那不是肉包子打狗了? 其实没那么严重,t-34之前已经给过美国人了,技术参数英美是一清二楚,保密等级实在没有多高。更何况三百辆t-34对红军来说也不算什么,当军委已经做出用t-54/55系列取代t-34,在未来t-34在红军装甲部队中也就是给二流部队用的。更何况早期型的t-34-76不管是技术价值还是寿命都已经大打折扣,乘着其还有一定价值的时候将其最大化难道不好吗? 反正李晓峰对t-34的安排是既定的,五十年代以前,将所有的t-34-76全部处理掉,不管是赠送给友好国家(比如说t共)还是出口创汇,都必须将其清仓。苏联红军的装甲部队规模不能太臃肿。 至于t-34-85,还是可以慢慢使用,毕竟其还比较新,而且技术性能也不完全落后,等到了中东战争爆发,完全可以出口给犹太人赚点银子。 反正自从李晓峰提出了赠送t-34之后,戴高乐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还没有同意李晓峰提议,但是比会晤刚刚开始的时候态度要积极多了,很显然他已经开始动心了……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