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梅赫利斯,那就不得不多提一笔。此公在历史上也是斯 大林的忠实走狗,一度官居总 政 治部主任。历史上留希科夫叛逃后,作为总 政 治部主任,他按照斯 大林的命令立刻就赶赴了现场开始整顿远东红旗方面军的革命秩序。 那这个梅赫利斯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草包和饭桶就是对他最客观的评价。张鼓峰冲突爆发之后,作为斯 大林的全权密使,他的任务就是监视和干预布柳赫尔对部队的指挥。更为重要的是,他很快就要对远东红旗方面军的一批高级指挥员进行审判和镇压了。 历史上的1938年6月30日,梅赫利斯在给斯 大林的密信中提到:“……在战场上需要一个真正的专制者,他必须能够统领一切。”显然,当时不倾向于同日本发生正面冲突,而且一直跟斯 大林不同路的布柳赫尔绝对不是“真正的专制者”。在梅赫利斯的建议下,国 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宣布将哈桑湖战役的指挥权交给远东红旗方面军参谋长什捷尔恩,同时为统一指挥战区的所有部队,临时成立了一个第39步兵军,将第32、40、26、39步兵师以及第2机械化步兵旅、第59边防总队和航空兵部队全部划入了这个军。 等于是说直接给布柳赫尔架空了,甚至什捷尔恩也没有多少真正的指挥权,在这场战役中真正有指挥权的正是那位梅赫利斯大人。这个十足的蠢货只知道死打硬冲,而且从来不吸取经验教训,一旦作战不顺利他最擅长的就是推卸责任。比如前面提到过的第40步兵师师长巴扎罗夫就成了梅赫利斯的第一只替罪羊。 梅赫利斯将第一次进攻失利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巴扎罗夫以及第40步兵师,在他给斯 大林的报告中,称巴扎罗夫毫无决断能力且贪生怕死,至于第40步兵师更是畏敌不前作战能力低下。反正按照梅赫利斯的说法,远东红旗方面军上上下下都是废物点心,只有他一个人明察秋毫。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远东红旗方面军被清洗得很惨,布柳赫尔死了什捷尔恩也被枪毙。 当然,梅赫利斯的结局也很有意思,作为斯 大林的忠狗,他不光是在张鼓峰事件里搞七搞八,后来历次苏联对外冲突中都能看到这货的身影。但是让人无语的是,这个蠢货每一次都会把事情搞砸。以至于斯 大林都忍不住了,毫不客气地撸掉了他总 政 治部主任的官帽,予以降级使用。 李晓峰自然很清楚梅赫利斯的底细,对于这个蠢货他没有一点儿好感,如果可以的话,他会立刻命令卫兵将这个蠢货逮捕,先崩后问。可惜的是,这么做不可以。虽然在这个时空梅赫利斯不是总 政 治部主任,仅仅是远东红旗方面军政委,但方面军政委也不是想杀就能随便杀的。更何况这位还是斯 大林的心腹,杀他简单,可是会全面激化斯 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之间的矛盾,这么干不合适。 李晓峰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当面痛斥梅赫利斯和阿帕纳先科胡闹,坚决地抵制这两个家伙让红军战士去送死的作战计划。反正7月10号到12号,这三天中,军 委几乎每隔几个小时就能接到一封李晓峰的抗议电报。在这些电报中,李晓峰严厉地谴责了那两个人的胡作非为,一次比一次强烈。 说实话,军 委也挠头,不理会这些电报吧,最后打成了一个惨胜,面上无光。可处理吧?又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拿下阿帕纳先科,斯 大林是坚决不同意,甚至这货私下里不止一次的找到斯维尔德洛夫,要求后者给他一个面子。小斯也确实没做好跟斯 大林翻脸的准备,只能先答应。 后来斯维尔德洛夫在回忆张鼓峰事件时,承认:“那是让我相当为难的时刻,各方面的压力和关系交织在一起,很难做出抉择。” 而这段纠结期长达三天,在7月13日之前,面对李晓峰的不断抱怨,斯维尔德洛夫也只能一再地复电安抚,要求某人不要逼得太紧,暂时先信任阿帕纳先科和梅赫利斯,还说相信斯 大林会给他们施加压力的。 斯 大林施加了压力吗?那是肯定的,阿帕纳先科在张鼓峰事件中前期的表现很糟糕,这严重影响了斯 大林在军 委的权威。于公于私他都必须找回这个面子,斯 大林不止一次的命令阿帕纳先科:“用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斗!” 这给了阿帕纳先科很大的压力,他和梅赫利斯都清楚,如果不按照斯 大林的要求去做,那结果恐怕会相当不妙。钢铁同志从来都不会对失败者客气滴! 在斯 大林的压力下,阿帕纳先科自然只能全力以赴,怎么全力以赴呢?那就是投入更多的兵力,发动更多次的冲锋。不得不说,李晓峰这回是好心办了坏事,他的本意是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改变那种简单粗暴的作战模式,这才不断地施加压力。可谁想到,这种压力落在阿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