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兹涅佐夫的抱怨之后,政 治局也是很气愤——尼玛,西班牙人这是把苏联当成了冤大头吧! 再加上李晓峰在一旁“吹阴风点鬼火”,政 治局很快就变了论调,从九月份开始,将不再执行无偿援助策略,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政府必须以出厂价购买军火! 这一下,西班牙逗比们傻眼了,几次三番的试图让苏联方面收回决议,但都遭到了强硬地拒绝,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解开腰包,用真金白金购买军火了。 第一批“出售”给人民阵线的军火包括十万支步枪(莫辛纳干),一千挺机枪(马克沁)和一百门迫击炮,及十万发炮弹。这是陆军方面,至于空军方面则包括100架伊-15和40架伊-16,sb-2轰炸机也买了二十四架。 这一批飞机不再由苏联飞行员驾驶参战,而是由西班牙人自己驾驶。苏联只是免费奉送教官提供培训,以及提供全套的后勤支持。 说实话,后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其他世界同情西班牙第二共和国人民赠送的战机,都没有配套的后勤体系,基本上使用几次之后,这些战机就只能当成垃圾丢在一边。而有后勤体系的支援,苏联战机则能够长久的坚持下去(历史上也是如此)。 当然,从九月份开始,一直到来年的1月,这一段属于双方积蓄力量的调整期,在此期间除了小规模的冲突之外,大规模的战斗,不管是海战还是空战,都基本绝迹。 在此期间,红海军以及到西班牙参战国际纵队空军进行了一系列的轮换,比如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航母返厂维护。红色哈尔科夫和红色萨马拉号战列巡洋舰也被红色奥伦堡号和红色高加索号替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3型驱逐舰的首舰卓越号经过紧张的施工和突击海试宣告服役。而她加入红海军后的第一次部署就是西班牙,在那里她将接受战火的考验。 当然,从1936年9月到1937年1月,热战虽然比较少,但是冷战却相当的多,围绕西班牙内战的问题,国际社会爆发了一场大争论。 其中,尤以之前表现很糟糕的英国人最为活跃。经过了一番调整之后,英国人准备把西班牙当成一个大泥潭,准备一举将德国、意大利和苏联这三个破坏欧洲稳定和秩序的罪魁祸首一起坑死。 比如,他假惺惺地谴责了德国和意大利偷运军火支援国民军的行为,装模作样地警告了德国和意大利一番,不过话音未落,就开始强烈地批判苏联。 “在过去的半年中,苏联政府一直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呼吁,将和平的呼声置若罔闻,一直在违背国际公约的限制向西班牙大规模输出军火。这种行为极大地破坏了地区和平,更是让无辜的西班牙民众饱受战火之苦,这样的行为是决不能容忍的!” “我们再次强烈地呼吁,希望苏联政府立刻停止单方面行为,立刻停止输出军火!” 看上去,这依然是嘴炮,但是大家要知道,这些嘴炮其实是用来造势的,是英国人为后面想说的话做铺垫的,那么英国人真正想在哪里做文章呢? 博斯普鲁斯海峡! 也就是苏联从黑海方向通往地中海的咽喉上做文章。而这个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问题,说起来就长了。那得从一战土耳其战败说起。 作为战败国,土耳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根据《色佛尔条约》(属于巴黎和会签订的条约的一部分)的规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除了要割让大批领土之外,还要将包括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两旁的“海峡地区”划为非军事区,且协约国拥有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权。 不光如此,还包括:美、英、法、意、日、俄六国组成“海峡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内航运、灯塔管理及领航等事宜。且奥斯曼必须废除征兵制,全国兵力不得超过45000人,且不得拥有重型武器及空军、海军,亦不可以有大型商船。 这么说吧,奥斯曼土耳其几乎被协约国集团掏空了,而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实际控制权也落在了六国组成的“海峡管理委员会”手里。 不过众所周知,奥斯曼土耳其被迫在条约上签字没多久,随着凯末尔领导的革命爆发,并打败了希腊之后,协约国只能宣布《色佛尔条约》失效,在1923年通过谈判用《洛桑条约》取代了《色佛尔条约》。 根据《洛桑条约》,土耳其的独立和主权得到了维护,但是关于海峡的管理问题,依然不是土耳其能说了算的。海峡周边依然属于非军事区,并且为了保障各国通行海峡的权力,海峡通行管理权依然属于六国集团的海峡管理委员会。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36年,从1934年开始,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国际秩序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在土耳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