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装绅弄鬼

第470章 龙龙龙


为“众仙之长”。果然,晋代兰公孝道秘法、宝经金丹、铜符铁券,为许逊所得。许逊曾仕晋朝为四川旌阳令,故号许旌阳。

    他继承了张道陵流传于蜀地的道法,将道统延续下去。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孝神仙”,又称许天师、许真君。成功飞升,元康元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许逊弃官,在豫章地区传播孝道。也随许逊东归,在江南地区留下了斩蛟龙治水的传说,许逊教团骨干成员有十二人,称十二真君——许逊、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勋、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黄仁览、钟离嘉。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教活动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区,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许逊传教遗迹。许逊东归,正值彭蠡湖,今鄱阳湖水灾连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广、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

    东晋宁康二年,374年八月十五日许逊“合家飞升,鸡犬悉去”。《孝道吴许二真君传》载:许逊升遐之日,“四乡百姓聚会于观,设黄箓大斋。邀请道流,三日三夜,升坛进表,上达玄元,作礼焚香,克意诚请,存亡获福,方休暇焉。”豫章及附近地区多有许逊杀蛟斩蛇、为民除害的传奇故事,民间多有许逊崇拜,称他“传孝道之宗”,“为众仙之长”,“每岁夏季,诸卿士庶,各各香华,鼓乐、旗帜,就寝殿迎请真君小型像幸其乡社,随愿祈禳,以蠲除旱蝗”。

    蛟龙如此,螭龙也不是善茬。在山西省的运城地区,有一个解州镇。一般人对这个小地方都没有什么印象,但在北宋时期,解州一带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那个地方产盐,据说生产的历史长达4000多年。俗话说,山珍海味离不了盐,走遍天下离不了钱。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朝廷那些会捞钱的官儿更是一刻也不曾忘记。所以,从古至今,朝代换了无数,政治理念、治国方式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约定俗成的,即政府对盐的专营权。有了白花花的盐,自然就会有百花花的银子。清代江南官营盐商的富裕,直到现在也都让人眼红不已。别的不说,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系”,就是在短时期内,硬生生地让盐商们给吃出来的。不过,解州的盐和江南盐商的盐略有不同。江南的盐,都是产自江浙沿海一带的海盐。解州的盐呢?是当地的盐池里产出来的,叫“池盐”。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岩盐”。岩盐的另一个产地在四川省的自贡,叫做“井盐”。

    据说自贡盐的品质不及解州盐。从生产方法来看,自贡盐也比解州盐麻烦得多。别人是一个个宽阔的盐池,直接在里面舀卤水晒就是了。自贡盐呢?还得花费大量的资金、人力去开凿盐井。正因为如此,解州的池盐产量是非常高的。在生产高峰期的元朝至元年间,曾经达到年产8554万斤的惊人记录!可见,解州的盐池,是朝廷一棵多么重要的摇钱树啊!宋徽宗崇宁五年,这棵摇钱树却出了毛病:里面发现了一头怪兽,样子很像传说中的蛟龙!如果换成是现在,对于解州人民来说,这将是一件从天而降的美事。大家也不用忙着热日头下面辛苦地晒盐了,都去开酒店“捡”钱吧!旅游业未必还不如你买那5毛钱一包的盐赚钱么?看看人家英国,虚构一条尼斯湖怪出来,就掏空了无数旅行者的腰包。但当时的解州人民却很不赞同这个观点。

    一则在古代,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经常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大家都看烦了!二则这头蛟龙很不友好,它会吞云吐雾。龙从云虎从风,云雾只是龙的一种附生产品,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但解州这条蛟龙却做得相当地过分,一吐云雾就是数十里对面不见人影。家禽家畜,大人小孩,只要一走进这雾里,“輒皆嚼啮,伤人甚众”。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看来解州这条龙明显不是一条好龙。好龙应该保佑龙的传人才对,而不是把我们当作饭后的甜点。宋徽宗非常烦恼,盐钱收不上来不说,万一这龙吃上了瘾,跨省吃到河南汴梁来,那可如何是好?一时间,他连李师师家都不想去了,急得在宫中团团转,一心想找个解决的办法出来。但就凭他这个标准的昏君,能想出什么像样的法子来?没奈何,只得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文武百官齐集大殿,一个个面面相觑,哪有什么好主意可讲?大宋朝重文轻武,弄得连武将们都有几分娘娘腔。所以,没有一个人敢像演义小说中写的那样,勇敢地走出队列,昂然大叫:“末将不才,愿立下军令状,三日之内,不斩下妖龙之首,末将提头来见!”——换成唐朝那就简单了!连魏征这样的文官,都敢一家伙砍个龙王脑袋下来提着玩!于是有大臣建议:向韩愈同志学习,写篇声情并茂的《祭蛟龙文》,找个胆大的,扔进解州的盐池里,感动那条恶蛟,让他不再作乱人间。大伙听了都摇头,写文章吓人的事情,只是说说好听而已。就连韩愈自己那一回,当时吹嘘多么多么厉害,结果后来李德裕、陈M.MmcZx.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装绅弄鬼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