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什么深意呢?” 荀悦想了想答道:“正如仲达所说,天子此举,在于杀猴警鸡,嗯……这样说或许也不妥帖,老实说,天子推行军、民两屯之法,行府兵之实,老实说,没机会进行民屯的家族,至少四十年内,是没机会自称豪强了,所以天子此策针对的,其实是那些已经行了军屯的人家,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尤其是杨彪、李典这等真正利益相关之辈,听得全都极为认真。 便听荀悦继续侃侃而谈道:“越是人口繁盛,武德充沛的家族,就越是容易出将,家中出将,自然也就出侯,曼城,还是以你们家为例,过个三年五载,一声令下至少三五万的兵卒,总还是能以你们李家马首是瞻的吧?” 李典闻言面色变了变,这话,却是稍微有那么一点诛心的。 然而,这确实也是事实。 这,就是刘协改革的这一套措施的弊病所在了。 实际上刘协的这套军屯之法,已经无限的趋近于隋唐时期的府兵制了,这套军制具有动员性强,成本低,将士们闻战则喜等诸多优点,绝对是平天下的妙法,朝廷的兵马在两年时间里脱胎换骨,也是多亏于此。 不过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这样的兵制之下,培养出几个军功贵姓实在太简单了,彼此之间互相再联个姻亲,立时便是庞然大物。 为什么北魏以来北朝普遍强盛,但皇朝更迭却跟走马灯似得,一般没研究过南北朝历史的人除了隋唐之外一个也说不出来? 为什么李渊振臂一呼,仅太原义从就招呼了三万人,甚至他女儿都能在长安周边几乎是顷刻之间就聚拢了十万兵马? 为什么杨坚都当上皇帝了,却还怕老婆,被老婆欺负之后赌气的离家出走皇帝都不当了,却还要被大臣追回来回宫道歉?他那个老丈人独孤信的三个女儿为什么可以嫁给三朝皇帝? 为什么初唐自建立以来,打李渊开始一直到李隆基,就没有一次的皇权交替是靠父死子继的顺位继承?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太子都要造反?真的是因为好孝么? 说白了这套制度对皇帝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几乎是逼着所有的皇帝必须英明神武,水平稍微差劲一点,分分钟就会被推翻。 也就是唐朝,一连好几代都出了还不错的君主,君主不行的还有老婆顶上,这才在这套变了态的制度中生存到李隆基时期。(然后府兵制就瓦解改募兵制了,然后就军阀割据了) 眼下,在东汉,这群当世最顶了尖的脑袋瓜固然不知道四百年后发生的事情,但是基本的判断力还是有的。 天子的谋算之深,思虑之远,翻遍史书也找不出这样的人,或者说简直就不像是个人了,连他们都考虑到的问题,天子又怎么会考虑不到呢? “本朝自光武以来,退功臣,进文吏,这固然也是善政,但实话实说,今时今日,礼乐崩坏,这祸根难道不正是那个时候就埋下的么?天子重爵,恐怕以后要反其道而行之了,咱们这些人管着朝中大政,这以后的侯爵,怕就全都是实权的侯爵了,收天下侯爵入河南,此确实是一妙法啊,现在趁着天子春秋正盛威望正隆的时候做,阻力也会小一些,至于这勋贵议政,天子会不会反其道而行之,最终进功臣,退文吏呢?” 杨彪闻言也道:“却是如此,曼城是忠义之士,所以才会尽去兖州祖地,举族迁往南阳,但天下豪强何其多也,尤其是荆、益、扬三州之地,家中人口比曼城家还多的,少说也有十几家吧?如何能保证人人都如曼城、太尉这般的公忠体国呢?便是曼城自己,又如何保障后代也如曼城这般呢?” 众人再次纷纷点头,却是李典脸红着苦笑了一声,道:“诸公,莫要再说了,说起来我现在也是都乡侯,这算是列侯了,勋贵之家也算我一个吧,南阳的田我不要了,仲达兄,还请为我家数万口的家人在河南另寻一处宝地啊。” 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