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吗?种粮食都来不及,更不要说种棉花这种经济作物了。 养马的地方也一样,那边水草是丰盛,地方开阔,适合养马。 但随时要打仗,养马岂不是给别人养? 但经过柴力他们那一仗之后,边域安稳,过了不到几个月,百姓们渐渐恢复生机。 这还是打胜仗的第一年,若是安稳个四五年,这棉花价格,葡萄酒,葡萄干价格,都能降下来。 所以詹明说,要感谢柴力,一点也没错。 因为那边恢复得好,去年四月底棉花种下去,一年没有战乱,百姓生活安居乐业,棉花产量也是喜人,所以连詹明都能弄来不少。 可见今年的产量是真的不错。 老陈跟老梁可能还一知半解,可纪彬心里已经明白这些因果,心里倒是念了句那位太子的好。 若不是他打胜仗,这日子还没那么好过。 但这都是大事,詹明继续要讲的,却跟他们息息相关。 也就是汴京的种棉热。 没错,古代人也是会跟风的,更会找些投机的买卖。 如今在汴京各家门户里,最盛行的就是种棉花。 种田这东西不是什么丢人事,就连官老爷都十分关心,甚至还为棉花写诗。 毕竟在文人眼里,这么洁白温暖的东西,跟他们难道不一样吗? 当然跑题了,因为今年边域那边棉花产量十分好,运到汴京后,让不少人头一次接触棉花,更多人知道了它的好,自然想要更多棉花被,棉花衣。 可这东西,一两四千文,最上等的绒棉要六千文。 别说普通人,就算是富贵门户也觉得贵。 毕竟像纪彬家里,他一个,引娘一个,差不多就要六十两银子。 如果是人口众多的人家呢? 一家一二十口人,这钱岂不是跟流水一般。 有钱人也会算账的,所以都在琢磨着能不能自己种。 但之前也有人想过,把边域的棉花移植过来,可是技术不够,只能当观赏植物。 今年原本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可是边域的一户人家,却研究出更好的种植技术,甚至去年在鲁府一带已经种成功了。 只是当时知道的人不多,直到汴京这边有人发现,有些棉花不止来自边域,还来自鲁地,自然震惊。 鲁地跟汴京是不远的,那边能种,汴京岂不是也能? 所以这股种棉热潮也来了。 而鲁地那边的农户也放出话,他家可以派人教导贵人们种棉花,只是成不成,那不好说,毕竟南军国这样大,气候土地都不一样,不能保证成功。 他家从边域到鲁地已经十分艰辛,经不起折腾。 这话的意思也很明白,请他们家的人去种棉花,可以,但不保证一定能成,不成别怪我们。 然后就是要给技术钱。 这是肯定,毕竟跟人家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技术,若是白给大家,那也太亏了吧。 詹明低声道:“这家也是被逼得没办法,种田也是门手艺,可汴京太多门户过去询问,利诱的还好些,威逼的也不少。” 这就是了。 怪不得他家会放出这样的话。 与其被别人威逼问出技术,还不如把银子挣了。 估计这里面的事也有不少。 纪彬在春安城邑伊县待久了,知道的都是谭刺史这样的好官,就连王知县也能为百姓做事。 突然听到威逼百姓的事,这才想起自己是在古代。 古代的权贵是随时要人命的。 那家研究出种植技术的农户,估计也吃了不少苦头。 现在想出让各家用钱去换技术的计策,其实也算可以了。 至少先把钱挣了。 平老板冷笑:“那群人惯会这样做,谁知道做过什么。” 柳掌柜倒是委婉点:“贵人们想要什么自会有什么,估计他们开开口,下面的人就会拼命弄到手。” 至于怎么弄到的,跟贵人们没有关系。 说完这些,詹明道:“反正等今年年底,只要各家都能种成,棉花价格肯定还会往下降。” 这是定然的,就跟香料价格差不多,只要种的人多,价格肯定会降下去。 纪彬那个时代的古代就是如此,在宋之前,只有丝制品跟麻制品,等到宋之后,棉制品才慢慢开始有,刚开始一件棉服能要二十两银子,等到普及的时候,一两棉花都能降到一百二十文,棉布更是便宜。 跟这里的四千文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