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接下了韩家的案子。 进展的并不是特别的顺利。 当日在衙门口敲鼓喊冤的中年妇人姓米,夫家姓钟,算是青州赵县的一个富裕人家。 他们并不是赵县本地人,钟米氏一家是战乱时从别处迁居到赵县的。 后来用手中的银前买了许多的良田,又组织人手开荒地,买铺子,钱滚钱,成为了赵县有名之人。 一家子过得平静富足。 后来,经过旁人牵线,认识了韩家的一位夫人,慢慢的熟悉了之后,那位夫人就说要给米氏介绍一些生意。 本来,男人有男人的生意场,女人之间的交际,大多也是能为家族谋利,就为家族谋利。 米氏听说可以介绍生意,谁还嫌银子多呢? 只盼着银子越来越多才好。 于是就听从了那位夫人的话,又和丈夫商量,最后花了大价钱买了青州府的一个有名的铺子。 倒也不算买,算是入股,那家铺子很大,也很赚钱,在青州人人都知道。 不过,越是这样的铺子,周转资金需求越大。 当时韩家夫人和米氏说是东家想要在别处开铺子,一时间银钱周转不开。 所以才想卖一半的股份。 钟家就是生意人,自然是明白这其中的关窍,对韩家夫人的话深信不疑。 只不过,他们还是私底下打听了一下那家铺子的营收情况。 得到的消息和韩家夫人说的差不离,顿时放下心来,买下了那一半的股。 签契约时,那家铺子的东家也是出面过的,不过匆匆的坐了会,就走了。 后面的事情都交给了韩家夫人。 契约签好,一式三份,韩家夫人作为中间人也持有一份,离开时,韩家夫人叮嘱米氏和她的丈夫。 让他们悄悄的买就是了,毕竟一旦别人知道那家铺子资金出了问题,信誉就会下跌,信誉下跌,生意也就会下跌,赚的银钱就不用说了。 言下之意,就是让钟家人私底下偷着乐就行。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钟家的铺子出事,生意一落千丈,最后不得不卖了铺子和田产,才保住家中宅子。 只要还有片瓦遮身,总能东山再起,更何况,他们还有青州铺子的一半股份。 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当他们去青州那家铺子想要拿分红,或者将股份卖回给那东家时。 一个晴天霹雳,那东家说根本没卖过铺子,当时和钟家人见面根本不是卖铺子。 这个消息无疑让钟家人雪上加霜。 更可怕的在后头,当他们去找韩家夫人理论的时候,韩家夫人矢口否认这件事。 对于钟家人拿出的那张契约更是嗤之以鼻。 说根本就不是她立的,与她无关,反而诬告钟家人讹诈! 钟老爷和韩家夫人理论,气急之下和她身边的仆役起了冲突,被那仆役推倒在地,摔得头破血流。 抬回去后没多久就暴毙了。 韩家夫人并没有放过他们,对他们穷追猛打,将他们最后的宅子也给抢走,并且米氏的儿子去报官,也被关到牢里。 好好的一家人,就只剩下米氏婆媳和两个幼儿。 可恶的是,韩家夫人将钟家弄成这样还不解气,竟然想把米氏婆媳都给处理了。 找了几个地痞流氓,说是钟家的旁支亲戚,上门来要将孩子领去养。 并把米氏婆媳卖给行脚商人做妾…… 有人听到这个消息,看不过去,偷偷的告诉米氏婆媳,两人带着孩子连夜逃走了。 最后,走投无路之下,被一个商队所救,那家主人见她们可怜,就带她们来了上京。 韩家夫人的事情做的并不周密,大理寺派人去查,马上就查到了。 可是,韩家的反应更快。 韩丞相在查明此事后,一句辩解也没有,立刻去信青州,让韩家人将那位为货的夫人给休出家门,没过两天,那夫人羞愧的上吊而亡。 更是将中间涉及到的人员都押送到上京而来。 至于韩明珠那边,粥棚继续搭起来,还有棚户区也开始搭建,只要有人去做工。 就能得到额外的口粮。 韩家如此配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