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儿子田之行死后,田乔林便时常去古城岗子边转转。 村子里总是遵循着一种令人尴尬的规律性猜测。人们喜欢用既反常又正常的思维,去添加某种怪异传说,任何风吹草动,都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依据,。 田乔林平时喜欢左手插在裤腰里,冬天穿棉衣时的这个动作,容易让人误认为他没扎腰带而提着裤子。其实,这是他在思维时的智慧外征。 田乔林是田氏家族中的权威。这不仅仅表现在他的大儿子田之程是镇长,二儿子是人民教师,小女儿是村里有名的富姐,单单从他本人的能力和眼界就可窥一斑。 多年以前,生产队大集体时,田乔林就是老大队一十七个自然村的大队书记,那时村里村外人有的喊他田书记,更多的人则喊他田大腰,田大腰这个外号,直到今天仍有人叫着。 生产队解体后,1982年开始落实包产到户的单干政策,改革的狂潮如春天里的一场尚且夹杂着雪花的大风,既暖且寒。 从穆陵关古城往南百十里地便是江北有名的商品批发中心:骈邑市。 这里有着琳琅满目的大小商品,集结了南北混杂口音的各色人等。自由贸易,公平竞争正如涓涓溪流渗入人的思维,那种坚固的传统思想正被这一股溪流慢慢洇湿、浸塌。 田乔林第一个来到这里,他用现在来看最为简陋的交通工具——嘉陵摩托车,把自己认为可以赚钱的小百货装满车后座上的柳条驮篓,运往远近村落。 后来想想,那装满货物的驮篓,其实就是今天满大街的超市雏形。 虽说交通工具简陋,但在当时,这已经是80年代初期的“奥迪”了。这辆嘉陵摩托,别说在当时的整个老大队,就是全乡,也找不出几辆来。一边走一边叫卖,走村串户,的确赚了不少钱。一支牙膏进货9分钱,卖到两毛钱。有句话说:跑买卖跑买卖,越跑越有大买卖。 田乔林不愧当过书记,他把这种小买卖只是当作一个跳板,他精明的眼珠子无意间盯上了另一宗大买卖。这宗大买卖,他谁也不曾说过,连老伴也不例外。 他坐上了通往内蒙古大草原的硬座列车,那里有个并不是特别熟悉的朋友,这是一个同行为他介绍的朋友,姓张,也是汉人。 张姓朋友在内蒙那边挺有活动能力,精明得要死,人送外号:樟脑球。人长得又矮又瘦,罗圈腿,枣核脑袋,圆圆的白眼珠子,一刻也不停地滴溜溜乱转,但正是这个樟脑球,为田乔林拢来滚滚财源。 田乔林只做了几宗,就发了财,一次挣四千,天哪!当时的四位数就好比现在的六位数哪。本身家庭就殷富,宽头,这一来,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田大腰了。 发财后的田乔林,就把村里原来的老供销社盘过来,其实这个老供销社早就是他家的了。直到今天,老供销社的地基还是他家的,租给一个外村人用着。 田乔林当初做什么生意发财?也许他老伴至今也不太清楚,更别说村里人了。也许只有楚江童的爷爷楚忠厚知道。 当年楚忠厚在大队里赶骡车,后来生产队解体后,就在家务农。有一天夜里,楚忠厚闲来无事,便去本村较为要好的姜世昌家下棋,下罢棋便一路摸黑回家,正巧憋了一泡陈尿,在路边欢解。 突然,看见路上来了两个人,隐隐约约,看不清脸面,但从走路姿势和说话声音判断,其中一个人定是田乔林无疑,全大队只有他一个人那样走路那样说话。楚忠厚一时紧张,尿了裤子。俺的娘哎——他俩肯定没好事儿。 果然,田乔林的怀里抱了个东西,黑乎乎的,看不清,待走到村边时,他把“东西”交给另外一个人,低低地说:“顺着这条道往前走,一里地左右再右拐,就是老鸪峪,到了那里你就知道路怎么走了!” 那个人说:“当然,只要到了老鸹峪,再走十里地就到家了……” “好吧!那你走吧!” 那人又问:“这小家伙不会醒吧?……” “放心啵!这次给他加了量,从内蒙过来都没醒……”俩人简短道别。 田乔林赶紧往家走。此时,心脏提到嗓子眼的楚忠厚的脚下一软,哗啦,踢翻了一块石头。 “谁?”田乔林本能的打开手电筒,一道凌厉的手电光锁定楚忠厚的脸,楚忠厚本能地伸手挡住眼睛。 田乔林走上前。楚忠厚吓得浑身颤抖,过去他就怕他,今夜——更怕了,因为刚才已经听到了并且已经判断出田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