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一○年五月五日 五月,南台湾的艳阳已热得毒辣。毓璇和我抵达陈德聚堂,时间刚过下午一点,气温正高,烈日炙热刺眼。 陈德聚堂位于永福路的某条巷弄内,我把机车停在巷口的骑楼下。毓璇一下车就急忙撑起遮阳伞,我也不得不戴起棒球帽,好让双眼免于强光的伤害。路边一辆刚驶入停车格的黑色休旅车,驾驶在前挡风玻璃隔热纸的保护下,仍得戴上太阳眼镜,隔绝阳光的荼毒。 走入巷内,一座红瓦燕尾屋脊的古宅映入眼帘,古宅左右各一排厢房,宅前宽阔的前埕铺着石板,埕中有两座旗桿夹石。 屋宅的正厅门额上高悬着「颖川陈氏家庙」的堂匾,两旁八卦形窗櫺鏤雕精细,正中央刻有「陈」字纹饰,昭示宗族姓氏与堂号。去年暑假的澎湖旅行,我也曾在望安乡见过类似的窗櫺设计,花宅聚落的曾家古厝,就以红砖砌成了「曾」字窗櫺。 一个毛发稀疏、满脸皱纹的老先生正要关上正厅大门,我赶忙出声叫住: 「先生!不好意思!请问这个时间还开放参观吗?」 老先生停下手上的动作,转头看向我们,咧开了嘴笑,前排牙齿已剩不了几颗,操着那漏风口音的台语说: 「是只开放到下午一点啦!不过你们如果要参观,我就晚点再离开,反正我也没什么事。」边说边不断点头。 老先生重新推开了大门,领着我们二人进入堂内。 这位顾守陈德聚堂的老先生年龄至少有七十岁以上,寥寥无几的几缕发丝不存在半点黑色素,虽然说起话来迟钝、吃力,却仍尽力维持着客气、和善的态度,从我们见面开始,笑容就没有一刻松弛过,也连带使得眼角与额头上的纹路加深不少,是位相当和蔼可亲的老爷爷。 我猜测老先生应该姓「陈」。既然顾守这个陈氏大宗祠,除了「陈」之外,我想不到其他可能性更高的姓氏。 走进正堂,我脱下棒球帽、握在手中,环视着厅堂四周。两侧灰壁画有四幅彩绘,每幅彩绘的构图无不精细、线条无不纤巧。题材分别是「舜耕歷山」、「庞德遗安」、「郭子仪厥孙最多」以及「王羲之弄孙自乐」。虽然色彩难免斑驳,但故事人物的表情、衣褶,勾勒得栩栩如生。我一时看得出神。 「那是府城民俗彩绘大师陈玉峰晚年的遗作,也是陈老师保存最完整的作品,非常珍贵。」老先生说。 抬望正堂,堂上悬掛着「宗德流芳」、「辅世传宗」与「祖庙重光」等牌匾。正堂神龕供奉颖川陈姓始祖、开漳圣王陈元光以及咨议参军陈永华的神位,神龕上方书写「东寧总制府跡」,难怪总让人以为这个「统领府」是东寧总制使陈永华的府邸。 「请问这里不是陈泽的府邸吗?为什么写着『东寧总制府跡』?」我指着神龕上方的几个大字问。 「这里也是东寧总制府啊!陈泽后来随郑经西征,结果途中病逝,陈泽在台湾也没家眷,所以这里就成为陈永华办公的地方,陈永华本身是不住在这里啦!」 老先生讲解时眉飞色舞。可能平时参观的游客并不多,有也是走马看花,很少有人请教他问题,今天终于逮到机会可以展现自己对这间宅邸的深切认识。 (陈永华曾将这里作为办公处!那么天地会有可能在这里活动吗?这里会不会就是天地会的总部?如果是,那天地会守护的东西就在这附近囉?) 暂时搁置下心中的疑问,再往神龕上方一看,我终于一睹「翰藻生华」这面匾额。初见此匾,我真的为其光彩亮丽所震摄。匾额以绿色为底,再敷饰螺粉,三百年的岁月,难掩昔日风华,反倒陈放出古色古香的风味。说它是我见过最美丽的牌匾之一,并不为过。 「听说今年初在这面匾额背面的夹层发现了一本书喔?」我对老先生说。 「嘿!嘿!」老先生靦腆地笑了两声,接着说: 「古蹟修护团队发现的,听主委说那是天地会的东西。你知道真的有天地会吗?咱们的陈永华就是总会长,他就是陈近南啦!不是武侠小说乱讲的喔!他武功多厉害咧…」 老先生眉飞色舞地竖起大姆指,想也知道他正准备为我们讲一段「陈永华传奇」。负责看顾这类不是热门的古蹟,平常时候一定鲜少遇到可以攀谈的游客,一旦逮到机会,让老先生打挨了话匣子,绝对是一发不可收拾,倾囊相授他的毕生经歷。可是我现在实在毫无心思和他促膝长谈,虽然这么做对老先生有些不好意思,但我还是得想办法阻止他说下去。 「请问那本手札还放在这里吗?」我说。 ?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