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能符合条件的,就只有姜国和卫国,但卫国太穷,只有姜国能施展他的抱负。 碰上这样的情况,陈冬只有任劳任怨。 陈冬去查探大河也没多久,姜蓁也没问他大河的情况,只和他分享了一段地图。 “我去过桑泽郡和大峰郡,这几处是我觉得适合建水泥作坊的地方,你可以重点考虑一下。” 姜蓁去过的地方,直播间的人才们,就帮她点亮了地图,没去过的地方,地图就还是姜国现用的粗略的线条。 “太女这地图……有些新颖。”陈冬接过地图,眼神就直接被吸引住了。 姜蓁解释道:“地图上三分的长度,就代表了现实中的一千米。看到角上的那个标志了吗,那个代表北方,这地图和指南针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指南针?” “我用司南改造的,到时候你一并带着吧。”姜蓁说道。 陈冬在国内行走,又有姜蓁的招牌,到了当地,会有本地官员帮忙,迷路的可能性不大。但地图都送出去了,姜蓁也不介意更贴心一点,把指南针送上。 大炮这个神器姜蓁都造出来了,地图、指南针、望远镜这些玩意儿,姜蓁自然不会不管,顺手就把他们给弄出来了。 大炮上的瞄准镜,和望远镜的理论相同,姜蓁会送两台大炮去屠野那儿,望远镜姜蓁也一起送了两个过去。 不过这还是没暴露出来的秘密武器,陈冬这儿配了地图和指南针就够了,望远镜姜蓁就没送给他。 【陈冬都没在都邑休息一下,说走就走,太敬业了。】 【哪个年代都不缺踏实肯干的人,像陈冬这样的人还是挺多的。】 陈冬出行的动静不小,每路过一个县城,都会亲自在县令的带领下,去国道旁边的乡里走一圈。 “太女要重修国道?怎么没听到这个消息。”陪在陈冬旁边的县令,殷勤的和陈冬搭话。 陈冬解释道:“征集民夫的事还早着呢。我要先来看看,什么地方最适合修建水泥作坊。” “太女想修水泥路?”县令当即惊了一瞬,然后自告奋勇的说道:“我们县最合适啊,去哪儿都近。而且县里的百姓都是老实人,干活从不偷懒,他们修补的路,几年都不坏……” 想要富先修路,虽然是姜蓁耳熟的口号,但姜国的百姓并没有这个意识,修不修路,都不影响他们种地,比起修路,他们还是更期待能治理水患。 就连县令也不喜欢修路,愁着征民夫的事,要是因此引起民乱,那就是官员的罪过。 这县令原先还以为这次修路又是个苦差事,没想到还有个甜头吊在前面。 蓝河县的水泥路,大家都有所耳闻,为了水泥,这地方的县令对陈冬发挥自己极致的热情。 但水泥作坊的位置需要综合考虑,陈冬在县内转了一圈,也没给个准话,淡定的拍拍屁股就走了。 姜蓁本就是大臣们关注的对象,她还没上奏章说治水修路的事,就有臣子在朝堂上提了。 “前段时间听说陈大人在大河上下巡察,惹得百姓议论纷纷,都猜太女是否要支持陈冬治水。怎么现在陈大人又跑到大峰郡去了?” 郭凡说道:“治水是肯定要治的,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把路修好,治水才能事半功倍。” 夯实的土路,和水泥路根本就不能比。要是马车上载着重物,雨天就会陷进泥坑,寸步难行。 先修路,反倒能节省大坝的工期。 “国道每年都在修补,以前能用,以后也能用,倒是大河急需治理。太女一次性办两件大事,会不会太急了些。” 郭凡一脸淡定,“也不算是两件事一起办。先修路,后治水,是太女早就订好了的。” 若不是事关自己的家乡,他也不会那么着急,提出此事的臣子叹了口气,说道:“可陈大人去大河走了一遭,许多乡民就已经主动开始伐木、取石,以备陈大人取用,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