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能力才华,就是情商不怎么样,这几年在文渊阁没少得罪人。 这位大才子就不适合仕途。 可惜,功利心太强,还在想着编书之后凭此功劳在仕途上平步青云。 朱棣问道:“不过什么?” 姚广孝摇头,“没什么。”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姚广孝这个年纪,又礼佛多年,加上壮志得酬,早看开了很多事情,不愿意在背后说人坏话,何况还是臣子,这更不好说,索性不说。 朱棣也没追问,道:“其实有些事想少师请教。” 张定边便欲起身。 朱棣急忙道:“大师不用回避,此等事情,您也可以指教我一二。” 自称我,朱棣还是很尊重张定边。 张定边于是重新坐下,也知轻重,绝对不会随意开口,实际上目睹了当下大明的状况,张定边对朱棣是分外钦佩。 早些时候,以为靖难是姚广孝的功绩,可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朱棣此人活该他当天子,登基之后大明稳步发展,又兵不刃血的拿下安南,就此功绩,也足以在历代君王中名列前茅了,何况还编修了一部古往今来未有之全书,连姚广孝说到这本全书时都赞不绝口。 朱棣问姚广孝,“少师可知近来官场事?” 浙江乱局,从始至终姚广孝都没有参与,一句话都没说,包括货币改革和医疗改革,他都只是作壁上观。 姚广孝何等聪慧,笑道:“恭喜陛下。” 朱棣也笑了,“少师也看出来了?” 姚广孝颔首,“很难看不出来,浙江乱局,看似是纪纲和两位王爷在针对黄昏,其实说到本质上,还是国家各个阶层在对待明教一事上的不同看法,陛下和黄昏为长远着想,力主招安,而以纪纲和两位王爷说代表的武臣集团,不愿意看见这个局面,因为明教招安了,那么镇守地方各个卫所的武将,都会少了获取军功的机会。” 明教只要一日尚在,就有暴乱的可能,一旦暴乱,就是地方守将建立功勋的时候。 招安之后,地方守将便真的无事可做了。 这其实是武将都无可避免的困局。 乱世武将,盛世文臣。 不断轮回。 一旦没了战争,武将就没了用武之地,成了无用之人,所以靖难之后,武将会选择朱高煦抱团,原因就在于此。 武将,怕朱高炽登基之后重文轻武。 朱棣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个人认为武将在杞人忧天,至少朱棣认为在他章国的未来几十年里,武将依然会在历史舞台上绽放光芒。 问道:“少师,关于黄昏这个人,可有什么想说的。”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