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走到一块的并不知情。 因沈涟到底是董家亲戚,沈琇便提了提董双的遭遇,又礼貌性的打听了一下董举人一家近况。 沈涟自不会提淑姐儿,只能道一切尚好。 心下不由叹息,若是当年董举人还在松江,断不会让寡嫂侄子逼迫侄女至那般境地,只可惜彼时董家已搬去福建,山高水远,又如何顾得上。 但,若董双没有那番遭遇,如今怕也不会与沈琇这桩姻缘。 看着沈琇说起董双在守城期间的种种事迹,面上满满是骄傲自豪,沈涟也是发自内心的为他们欢喜。 不由感叹,冥冥中,自有定数。 如今,未尝不好。 在沈涟与赵王府就建医学堂、工程学堂协商时,沈瑞正在卫辉府城准备离开。 实际上他早该离开了,他是希望能在年前赶到开封府的。 只是在卫辉府推动清丈田亩比他想象的要麻烦一些。 因为封地在卫辉府的汝王,称病拒绝见客。 汝王是宪庙十一子,与益王、衡王、皆德妃张氏所出。益王、衡王年长,早早便出宫就藩,一个在江西,一个在山东。 汝王年幼,当时被养在周太皇太后宫中,直到弘治十四年就藩卫辉。 当年曾有流言,说什么孝庙子嗣不丰,周太皇太后宫中养着汝王、泾王、荣王、申王等几位“小皇弟”,就是备万一之用。 这次太庙司香风波中,此流言再度兴起,但已和汝王没干系了——因这位王爷已近而立之年,仍膝下空虚。 大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他对于朝廷诸事都显得漠不关心。 他兄长益王虽在江西,却和宁王没交情,反而有不小的仇怨——宁王为了凸显他地位不同,没少做打压其他宗枝之事,就在不久之前朝廷出台宗藩条例时,宁王上奏说宗枝种种不法事里,还有益王府一桩。 宁王因这奏报得了朝廷嘉许,并有了“训饬宗枝不法者”的资格,越发变本加厉打压起江西其他宗藩。 益王早恨得牙根痒痒,也没少与兄弟通信痛骂宁王。 此番宁府小公子上京,路过卫辉,自少不得拜访汝王,汝王却是直接称病未见的,一个铜板盘缠也没给。 而汝王的另一位兄长衡王,因在山东,没少与沈瑞打交道。 初时沈瑞与德王府斗法,衡王其实也掺了一脚。后德王府无声无息没了个济宁郡王,衡王也就悄悄把那只脚缩了回来。 虽然后来衡王府对太庙司香也有了些想法,极力打造起贤王形象,捐助医馆等等,沈瑞曾是“不计前嫌”,还帮着推动了一下,报到朝中,令衡王也得了嘉奖。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