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托尼心不在焉地说,看来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了,他垂下头自言自语地说,“也许我们可以重拍几个镜头……” 完成了这个镜头以后,上午的日程已经完成,珍妮也是比平常要更饿了几分,就像是刚跑过百米一样饥肠辘辘,她没有和丹尼尔打招呼,只是冲他淡淡地点了点头,便找到玛丽,和她一起前往食堂去吃午饭:虽然是她打动了丹尼尔,让他答应接下《迈克尔.克莱顿》,但这并不意味着丹尼尔和她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尤其是在拍摄期间,两人更是应该减少以珍妮和丹尼尔身份的来往,免得会破坏丹尼尔的入戏感。 当然,对于丹尼尔来说,珍妮的处理方式他是再欢迎不过的了,当他们偶尔碰面时,他总是以‘凯伦’称呼珍妮,她有种感觉,丹尼尔之所以能这么快地准备好迈克尔这个角色,除了这个角色的确比较单纯以外,还有就是,在以往的表演中,丹尼尔很难找到那个锚住自己的点,而如今他找到了珍妮,她快速又稳定的发挥刺激了他的灵感,让他飞速地掌握住了迈克尔错综复杂的感情世界,所以他会时不时地过来和她以凯伦、迈克尔的身份互动一下,就是为了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持续保持着和这个固定点的联系。 和这种等级的男演员对戏,对珍妮来说也完全是第一次,在此之前和她对戏的男演员里,没有谁能称得上是大师,顶多只能算是个性演员,当然克里斯托弗是称帝了,不过那也是因为去年的确算不上是大年,和丹尼尔比起来,克里斯托弗完全是被秒成渣的节奏。当然,珍妮在和克里斯对戏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张力,但那种张力本质上来说还是由性吸引力组成的,他们之间悬而未决的性.张力加成在罗杰和莎莉身上,使得两人的互动更加吸睛。但对丹尼尔和她来说,他们之间存在的张力和男女□□无关,更像是一种碰撞——珍妮没脸把自己称为天才,她入行五年了,到现在也才凭借着凯伦这个角色和她的共鸣感受到表演的快乐,初窥表演门道——所以她不会把这种碰撞称为是天才和天才的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她和丹尼尔的化学反应之下,两人的表演状态似乎都得到提升,就像是两个星团本来在孤独旋转,忽然间发生擦撞,碰出了万千星火,又像是两根笔尖画出的线条交织在了一起,自行繁衍出了美轮美奂的史诗画面。在她和丹尼尔刚才的对戏中,迈克尔和凯伦的人生故事似乎在不断地书写着自己,他们的碰撞是如此的层次分明,如此的丰满深刻,以至于超出了托尼、珍妮和丹尼尔的控—— 作为设定本身为配角,人生故事没有那么完善的凯伦来说还好,但作为迈克尔来说,丹尼尔在这里发掘出的一些新的点,几乎也已经是对托尼笔下的迈克尔做出了丰满和一定的改写,当然这也激发了托尼的灵感,三者形成了共鸣,所以托尼才会考虑重新拍摄之前的几段镜头,让迈克尔的人格前后统一,甚至他很可能会改写一些情节,以便让剧本更适应这个较原有设定更有深度和感染力的迈克尔。 这就是大师级演员的威力,如果说一般的花瓶演员只能勉强完成表演任务的话,克鲁尼这样的资深演员可以承担好大部分明确的表演要求,而大师级演员则能改造、提升整个剧本的层次和深度——当然,能做到这一步的演员,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少的。现在美国还在活跃期的演员里,大概也就只有寥寥几人有这样的能力。 珍妮之前不是没有和这层次的演员配戏过,梅丽尔就和她有过碰撞,然而,不管再怎么深化,《prada》始终是一部chick-flick,是商业为导向的女性电影,她的核心主题并不是那么的深沉,安迪和米兰达的情绪也较易捕捉,她们体现的还是较为浅层、较为柔软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当时珍妮对于表演的感悟可能真的还没修炼到家,她是在用一股情绪带着角色跑,而不像是凯伦,真的是把心全部沉浸了下去,找到了二者的共鸣,也许表演效果差不多,但表演心态是千差万别——也许是因为如此,她在和丹尼尔的合作里,获得的感悟和触动,那种无形的提升,要比和梅丽尔合作中汲取到的力量更多一些,这并不是说梅丽尔或者安迪就不好了,而是丹尼尔和凯伦也许和她更有共鸣,在刚才的那场对戏之后,珍妮明确地感受到自己好像对于表演多明白了一点,她说不出这是什么,这仿佛是一种无法言传的朦胧体会,不过的确,这种恍恍惚惚的‘顿悟’状态,让她更享受现在的工作了。 难怪丹尼尔几乎从来不接商业片,梅丽尔也是极少演出纯商业诉求的电影,让现在的珍妮再回头去接《倒霉爱神》类型的片子,她真是自己都觉得没劲了。票房、片酬,在表演的乐趣,找到好角色和它共鸣的喜悦之前似乎根本微不足道,当然,理智上说,珍妮还是应该要出演《阿凡达》的,但感情上来说,她真的对于《阿凡达》没有太多兴趣了,这部影片对她的演技来说没有挑战,纳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