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看穿了她心中所想一般,眼里微微笑着,像闪着粼粼的光,他伸出温凉的手覆在她的手上,道:“是我。阿慈。” 阿慈心中于那一瞬间,有一根悬着的沉重木头,轰然落了地,而后又化作一株凤凰树,生了根,开了一树火红色的花。 那还是阿慈在当垆卖酒的日子。 酒坊中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三教九流,生客有之,熟客亦有之。这当中有两位常客,时时相伴前来,也常分别而往,但无论哪一回,观他们的相貌衣着,谈吐气质,总要与旁人略不同些,是以留与阿慈的印象也更深一些。 其中一位好着青色襕衫,常饰一枚白玉在腰间,立时有如松般苍劲,举手投足又清逸如鹤,只是并不喜言笑,说话亦总是沉稳有加。另一位则是谦谦公子,温润许多。 阿慈见那位温润如玉的公子,言辞之中还散着儒雅之气,只道是个读书人,后来两人去得久了,她才又渐渐知晓这位“读书人”,原来是个大人。 其时的阿慈,因只听他身旁随侍暗暗这样叫过几回,也未曾多嘴去问,是以并不知晓他官阶几品,但想到他年纪轻轻便在京中为官,想来家世十有八||九是很好的。又见这二人常来常往,关系甚笃,遂也理所当然地认为那位如松如鹤的男子,亦是位大人或者世家子弟。 只是她却不知道,那位松形鹤骨的男子,原来竟是王爷。 当今陛下的胞弟,端王高赐。 那圣旨上说他:“慕黎氏,愿求娶为妃。” 阿慈在揭过盖头的又惊又喜之下,心中竟也慢慢生起一种难以言说的微妙情愫来。 她这一生,原本已是做好了孑然终老的打算了,全只因天家旨意难违,才在继母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又死了心去嫁人。 那时她还叹是,自己终究仍是教继母给卖了,又哪里想过峰回路转,揭下了盖头,却见到是他做了夫君。 阿慈心中娇羞又欢喜,甚至一时间还忘了这一夜的危险重重。 只是她的欢喜还未过两盏茶的工夫,一切就有如傍晚时分的雨后霓虹,美过了一瞬,又于夜幕的吞噬下,烟消云散,再不复了。 阿慈一时间猛地攥紧了被头,于黑暗里瞪着悲痛的眼,双眦欲裂,牙关紧咬。 二王爷当着她的面倒在了地上,她当真是恨极了那个下毒之人。阿慈暗暗起誓,这一世定要还王爷一个公道,连同自己上辈子枉死的真相,都要查它个水落石出,将那害王爷、害她的人千刀万剐才罢休。 她恨得两眼酸胀,又涌出泪来。 良久,那攥紧了被头的手才又渐渐松了开去,阿慈闭上眼睛无声地摇一摇头,心想,这座端王府,冰冷又陌生,自己如今却连身旁的人谁在明谁在暗、谁心地良善谁又心思龌龊都尚不清楚,要替王爷寻公道,到底还是急不得的…… 她想着,不由又无助且沉重地长长长长,叹息了一声。 …… 阿慈这一晚上想了许多,亦流了好一会儿泪,渐渐才觉眼睛被泪水糊得睁不开,方沉沉睡了过去。 然而翌日醒来时,她甫一睁眼,就觉眼皮沉重不堪,连着脑袋亦是昏昏胀胀的,很不爽利。她心知应是昨夜哭累了,约摸睡时又没将被子盖好,是以着了些寒。 思妤是一早就起了的,这会子从前院灵堂上守了一个时辰回来,就瞧见阿慈像是刚醒过来,坐起身子连衣裳也未披,正拿两根手指头抵在鬓边,揉着脑袋。 思妤见她双颊发红,不似寻常面色,心下登时一沉,赶忙上前喊了一声“嫂嫂”。 “嫂嫂可是哪里有不舒服?”思妤坐下来,伸手就去探阿慈的额。 阿慈这才急急放下双手,睁开眼。 她自醒来发觉脑袋昏昏沉沉的,便知不好,但想到今日还要操办王爷的丧事和见三司,是以心中焦急,一直就只顾着纾解,也未曾留意思妤进门的声响。到了这会子才慌忙想要掩饰,却已经来不及了。 思妤将手覆在她的额上,才停留片刻就蹙紧了眉:“嫂嫂像是有些烧。” 阿慈忙摇了摇头,道:“许是受了点风寒,我吃些热茶,缓一阵便无碍了。” 可思妤却很坚持:“病了便是病了,哪里有吃茶就好的道理。” 她边说着边又立身起来,道:“嫂嫂你且靠一靠,我去请太医。” 阿慈才要拦她,却见说话时,外头又行来一阵脚步声,跟着帘子打起,林嬷嬷探了半边身子进来,问:“可是娘娘起了?我先瞧吕姑娘进屋子,半晌也不见人出来,料想应是娘娘醒了,这来看看。” 思妤一见林嬷嬷,连忙就喊道:“嬷嬷来得正好。” “姑娘怎的了?有何吩咐?”M.Mmc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