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学子考不了一个“会元”岂不是很没有面子? 第二名一般都会是江南籍贯的学子,今科便是一个叫做姜立超的学子,根据李永富打探来的消息,众人也知道了他就读于江南白鹿洞书院,被称作“亚元”。虽然蔡思瑾没有见过这个人,但是也从李永富的嘴中听说过这个人的种种才名和事迹,知道这个人在江南也是数一数二的知名学子,此番考中亚元也算是众望所归。 第三名则是蔡思瑾,籍贯北边的边西省,就读于海西省粤秀书院。蔡思瑾的双重身份让他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士子们的好感。同是边西省亦或者同是北方的学子可以拍拍胸脯骄傲地说:“蔡思瑾是北地学子,是北地的骄傲!”海西省亦或者是南方的学子同样可以拍拍胸脯骄傲地说:“蔡思瑾是我们粤秀书院的学子,是眉山先生的学生,是我们南方学子的骄傲!” 之后进入会试名单的学子们便是各凭本事了,一般来说江南文风鼎盛,能占了一半以上至三分之二左右的贡生名额,剩下的才是北地学子以及西南、东北、西北等几个边疆省份的学子们瓜分,自然是竞争极为激烈的,一点儿都不可能依靠侥幸通过,全都要凭借真才实学的。遗憾的是李永富和周墨白二人均为考中贡士。不过这样的成绩虽然在意料之外,也算在情理之中。 蔡思瑾等人得知了考试成绩之后,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蔡思瑾除了因为自己考中贡士而高兴外,心中还是燃起了一丝希望的——自己在会试之中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到第三名,若是殿试之中能够保持住这个名词,是不是就可以活命了?真是太激动人心啦! 只可惜的是殿试的出题人都是皇帝,而且只考一天、只考一题,基本上考完之后也不会有人公布题目、考卷等,一切都很神秘,他再也没有提前熟知考题的这种便利了。他只是模糊记得,这一届的考题仿佛与治河有关,具体的题目却是并不清楚的。 周墨白觉得有些失望,却也不是太想不通,准备留在这里看看蔡思瑾考殿试。 李永富还是有些失望的,他本以为依靠着猜中考题就能像上次秀才试一样勉强通过,没有想到还是不行,只能悻悻然地收拾心情准备之后带着蔡雨桐回粤秀书院继续念书。幸而他此番考中了举人,回到粤秀书院之后直接就可以从乙班升至甲班念书了。只不过他和蔡雨桐自然也是要在京城等着看大舅子蔡思瑾考殿试的结果的。 而另一边,在国子监里,考中会元的张思晨自然也是兴奋不已的。他此番考中了贡士,成绩还这么好,也算是能对自己母亲和师傅都有个交代了。本朝殿试是不罢黜学子的,就是说他考殿试只是重新排名一下而已,绝不会有落榜的情况出现,而且他的成绩这么好,妥妥的一个进士身份放心口袋里,甚至是至少一个庶吉士的身份放在口袋里,百分之九十九能留在京城里了。 张思晨自然是心中一定。赶紧写信回乡报喜,并嘱咐母亲和妻子一同上京来与他共同居住,也与蔡思瑾、李永富、周墨白等人大宴几天放松一下。 相比之下,考中第三名的蔡思瑾却还是有些担惊受怕,毕竟他现在第三名若是在殿试之中能保持住,也算是抓住了一甲的尾巴,若是一个不小心,殿试的时候就会落入二甲去了!一甲和二甲可是天渊之别啊,对他来说要更严重一些,简直很有可能就是生死之别!所以他还是一直心情忐忑,无法太过于开怀的。 在蔡思瑾惴惴不安的心情之中,四月十五日的殿试到来了。 第53章 进行殿试 殿试顾名思义,是要到皇帝上朝的金銮殿上去进行考试的。前朝的时候, 殿试之时并未将考场设置在大殿内, 因为觉得大殿是四品以上的官员们上朝才能去的地方, 贡士们还未达到这样尊贵的程度,随随便便在大殿外的广场上设置考桌让他们考一下试就行了。 可是京城的三月并不暖和, 偶尔会出现贡士在广场上考试被风吹了以后得了风寒, 之后一病不起、一命呜呼的情况。亦或者天有不测风云,本来是晴空万里的日子,忽然间下起雨来,将考生们身上淋湿了不说,试卷也全都毁了!更有甚者, 下雨的时候某些考生为了护住自己的试卷抱住就跑去廊边躲雨,形容狼狈、惊扰圣驾等等。 大晏朝晏高祖登基之后,便废除了这样的规定,将贡士都视作“天子门生”,给予了这些读书人相当尊贵的身份, 准许殿试将考桌设置在金銮殿内,让所有的贡士都能在金銮殿内参加考试,不惧风吹雨淋、不惧病痛,最大限度地发掘出考生们的最大才华, 然后钦点状元、榜眼、探花、传胪以及前十名贡士的名次。 这样的做法颇有深意, 一方面自然是晏高祖雄才大略,是一个英明的开国君主,十分体恤臣民。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大晏朝刚刚建立, 他们急需人才的缘故。老牌的世家自然能培养出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才来,但是作为皇帝却不愿意看到朝廷的官位被老牌世家所垄断了,他自然希望有新鲜血液能够注入,便要利用自己的手逐渐推动。m.MMczX.com